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782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在胃液反流致分泌性中耳炎动物建模时存在实验结果不准与引起继发性感染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非手术性的方法,包括:按标准要求饲养实验大鼠,禁食水8小时后给予麻醉处理;对麻醉后的实验大鼠进行耳内镜检查,标记无中耳炎表现的实验大鼠;采用特定注射用具对标记的实验大鼠进行模拟胃液注射;注射成功后对实验大鼠进行后处理,完成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利用此方法在大鼠的咽鼓管咽口黏膜上暴漏胃液,以此来模拟胃液反流对咽鼓管结构和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研究长期胃液反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模型构建,尤其涉及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1、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病变,是耳鼻喉科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病因多与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关。咽鼓管的“咽”是指鼻咽部,“鼓”指的是中耳鼓室,咽鼓管是鼻咽部到中耳鼓室的一段通道,当咽鼓管无法正常工作,不能很好地调节鼓室内气压,使得鼓室里面的压力小于大气压,耳朵里面的血管由于压力低而扩张,从而出现液体渗出,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2、此病于儿童较常见,由于儿童咽鼓管的发育有短、平、宽的特点,约有90%儿童在学龄前曾患分泌性中耳炎且年均发作4次,成人常继发于鼻炎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等所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为中耳病变中较常见的疾病;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一是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等;二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三是头颈部放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黏膜肿胀、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官腔狭窄所致。

3、除了以上常见病因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以外,胃食道反流(也称胃液反流)也会引起中耳炎。胃食道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特定注射用具包括注射器和特定针头,特定针头与注射器可拆卸链接,特定针头采用13mm长的32G针头,且特定针头的前端4mm处折弯成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标记的实验大鼠进行模拟胃液注射的具体过程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特定注射用具包括注射器和特定针头,特定针头与注射器可拆卸链接,特定针头采用13mm长的32g针头,且特定针头的前端4mm处折弯成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胃液反流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标记的实验大鼠进行模拟胃液注射的具体过程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蒙园宋徽贾建平侯昭晖曹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