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进气过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吸入空气,为了减少或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杂质随气流进入到发动机中,通常会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设置空气滤清器,通过滤芯对进气进行过滤。滤芯虽然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但经常更换成本非常高,且更换不便。
2、现有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在传统的空气滤清器之前又增设了空气预净化装置,以对进入到滤芯中的空气进行预先过滤。空气预净化装置可以预先过滤掉大量灰尘和杂质,使空气滤清器长时间保持清洁状态,进而使发动机的运行更加强劲,同时,还能够延长空气滤清器中滤芯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降低发动机的维护成本。
3、但是,目前空气预净化装置过滤后的大量灰尘和杂质汇集于密闭的集灰盆中,该集灰盆容量有限,积满灰尘和杂质后需要及时清理,且需要暂停装载该空气预净化装置的动力机械,然后人工手动打开集灰盆进行清理,若清理不及时还易造成发动机损坏,因此,目前空气预净化装置的结构导致清理集灰盆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重复劳动,便利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组件、旋流组件、集尘组件和出气管,旋流组件上方形成有出气口,汇流组件对应于出气口设置,旋流组件下方形成有出尘口,集尘组件对应于出尘口设置,出气管与汇流组件连通,出气管沿竖向方向贯穿旋流组件和集尘组件,且靠近旋流组件和集尘组件的侧边设置,以使旋流组件中的多根旋流管和集尘组件中的集灰盆均集中在出气管的同一侧,集灰盆的排灰口处设置有排灰阀体组件,排灰阀体组件内形成有用于灰尘移动的第一路径和用于气体移动的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与排灰口连通,第二路径与气源连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在排灰阀体组件的下部相互交汇,气源向第二路径通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组件、旋流组件、集尘组件和出气管,旋流组件上方形成有出气口,汇流组件对应于出气口设置,旋流组件下方形成有出尘口,集尘组件对应于出尘口设置,出气管与汇流组件连通,出气管沿竖向方向贯穿旋流组件和集尘组件,且靠近旋流组件和集尘组件的侧边设置,以使旋流组件中的多根旋流管和集尘组件中的集灰盆均集中在出气管的同一侧,集灰盆的排灰口处设置有排灰阀体组件,排灰阀体组件内形成有用于灰尘移动的第一路径和用于气体移动的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与排灰口连通,第二路径与气源连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在排灰阀体组件的下部相互交汇,气源向第二路径通入气体,使集灰盆中的灰尘沿第一路径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气动管路,气动管路两端分别连接气源和排灰阀体组件,控制模块设置在气动管路上,控制模块可控制气动管路的通断,以开启或关闭排灰阀体组件,集灰盆上设置有容纳罩,控制模块设置在容纳罩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组件包括上盘,旋流管包括内管,出气管包括上管,上管和多个旋流管的内管与上盘一体成型设置,上管偏移的设置在上盘的一侧,以使多个旋流管的内管集中设置在上管的同一侧;和/或,旋流组件包括下盘,旋流管包括外管,出气管包括下管,下管和多个旋流管的外管与下盘一体成型设置,下管偏移的设置在下盘的一侧,以使多个旋流管的外管集中设置在下管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组件中的多个旋流管呈半圆形围绕出气管设置,集灰盆上形成有单侧开口的凹槽结构,出气管通过开口嵌入到凹槽结构中,集灰盆在凹槽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朝向出气管的侧壁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灰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壁和下壁,上壁由多个上壁面围成,且靠近出气管一侧的上壁面向集灰盆的中间凹陷,以形成可容纳出气管的管状腔室,下壁由多个倾斜的下壁面围成,底部汇聚形成排灰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排灰阀体组件内设置有用于与集灰盆相对接的连接区,连接区的下方设置有灰尘聚集区,灰尘聚集区包括倾斜设置的斜面,斜面可使灰尘聚集区整体呈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结构,灰尘聚集区的外部环绕设置有气体汇集区,灰尘聚集区的下方设置有灰尘气体排放区,气体汇集区与灰尘气体排放区通过出气口相连通,气源与气体汇集区相连通,灰尘气体排放区的下方连接有常闭的排灰嘴,气体沿气体汇集区流动至灰尘气体排放区时,排灰嘴打开并排出气体,以使灰尘聚集区中的灰尘从排灰嘴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灰尘气体排放区内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朝向排灰嘴倾斜设置,以引导气体汇集区中流出的气体朝向排灰嘴所在位置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排灰阀体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壳体和阀芯,壳体的上端与集灰盆的排灰口相连接,壳体的下端与排灰嘴相连接,阀芯位于壳体内,阀芯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九侧壁,第九侧壁下方连接有垂直设置的第十侧壁,阀芯的第九侧壁和第十侧壁分别与壳体密封连接,以在壳体与阀芯的第九侧壁和第十侧壁之间形成气腔,第十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气道,壳体上设置有与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道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上端口设置于第十侧壁的外侧,下端口设置于第十侧壁的底部,阀芯的第九侧壁的上端、第十侧壁的下端分别与壳体密封连接,以在壳体与阀芯的第九侧壁和第十侧壁之间形成气腔,第十侧壁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气道。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阀体外罩和第一转接件,阀芯的下端与阀体外罩上的抵接件相抵接,阀芯的上端与第一转接件的下端相抵接,第一转接件的上端与集灰盆的排灰口相连,以使阀芯固定在阀体外罩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可自动排灰的空气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阀体外罩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上形成第二凸台,阀芯的下端与第二凸台相抵接,阀芯的第十侧壁底部横向向外延伸设置第五凸缘,第五凸缘与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二密封槽;和/或,阀体外罩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形成第一凸台,阀芯的第九侧壁顶部横向向外延伸设置第三凸缘,第三凸缘抵接在第一凸台上,第二连接件的上部连接有第三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转接件可拆卸连接,阀芯的第九侧壁顶部纵向向上延伸设置第四凸缘,第一转接件的下端与第四凸缘相抵接,第一转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冬,陈盼霖,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欧亚惠通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