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害虫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1、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害虫,一般能够导致水稻减产3%~5%,严重时能够达到18.5%。其危害症状主要包括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稻苞、茎秆等,导致枯心苗、枯鞘、枯孕穗和白穗等现象出现。
2、传统在控制二化螟数量时,会采取投放信息素降低二化螟繁殖率的方式,或是使用物理诱捕的方式进行灭杀,而信息素可以快速降低繁殖率进而控制繁殖密度,相较之下物理灭杀的效果稍差。
3、信息素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灭杀昆虫的作用。信息素,也称为外激素,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昆虫信息素是昆虫间传递信息的化学通讯物质,具有引诱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功能。
4、传统的诱捕装置无论是使用信息素降低繁殖能力,还是通过物理捕捉的方式,大多只能对成虫进行灭杀,很难对虫卵进行有效的灭杀,若是遇到已经受孕的二化螟就很难阻止其产卵,无法实现根源上的防治。
5、因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转动卡设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隔热板(2),所述隔热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光伏电池(21),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拟态水稻(6),所述拟态水稻(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海绵板(61),所述海绵板(61)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面,所述海绵板(6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拟态草(6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吸引机构(4),用于装填信息素以吸引二化螟,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头(5)。
2.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转动卡设有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隔热板(2),所述隔热板(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光伏电池(21),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拟态水稻(6),所述拟态水稻(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海绵板(61),所述海绵板(61)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面,所述海绵板(6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拟态草(6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吸引机构(4),用于装填信息素以吸引二化螟,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机构(4)包括安装柱(41),所述安装柱(41)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支撑板(42),所述支撑板(4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叶片(43),所述支撑板(4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储料盒(44),所述储料盒(44)贯穿支撑板(42)并固定安装在安装柱(41)的顶端,所述储料盒(44)的侧表面上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漏槽(45),多个所述叶片(43)和漏槽(45)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储料盒(44)的顶端可拆卸安装有盖板(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用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7),所述第二电机(47)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8),所述支撑板(42)的下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齿环(49),所述齿环(49)转动套设在安装柱(41)的顶端,所述齿轮(4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峰,李婵媛,缪添惠,王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良种繁育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