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725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0
本技术属于日常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灸具底座垫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离型层、第一垫层、药材层、第二垫层、第一粘贴层、固定层、第二粘贴层和第二离型层构成;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大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小于灸具底座的外径;固定层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固定层的外径等于或大于灸具底座的外径;第一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一粘贴层的尺寸,第二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二粘贴层的尺寸。本方案所提供的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能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既能实现隔物灸的作用又不会影响灸具直接粘贴于皮肤的使用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日常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


技术介绍

1、隔物灸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的隔物灸是将药材研末成片或粉置于穴位上,四周以面粉团围住以防泄气,再点燃艾灸利用其温度进行施灸,常用药材包括姜、蒜、肉桂、花椒、艾等。以姜为例,隔姜灸在驱寒温阳方面的效果比单纯的艾灸要更有效,因为隔姜灸时起作用的不仅有艾叶的药效、燃烧的热量,还有额外的生姜药效,通过施灸能产生双重温热效果。

2、常见的便携随身灸具是直接粘贴于皮肤上,艾灸燃烧的热量经过灸具筒身传递至皮肤,若直接在灸具与皮肤之间放置独立的药材,会导致灸具无法贴住皮肤容易滑落、倾倒,药材也可能从皮肤上滑落、移位,所以难以实现良好的隔物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该结构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既能实现隔物灸的作用又不会影响灸具直接粘贴于皮肤的使用方式。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灸具底座垫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离型层、第一垫层、药材层、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灸具底座垫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离型层、第一垫层、药材层、第二垫层、第一粘贴层、固定层、第二粘贴层和第二离型层构成;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大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小于灸具底座的外径;固定层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固定层的外径等于或大于灸具底座的外径;第一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一粘贴层的尺寸,第二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二粘贴层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其特征在于:灸具底座垫揭掉第一离型层后、通过第一粘贴层粘贴于灸具底座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设于灸具底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灸具底座垫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离型层、第一垫层、药材层、第二垫层、第一粘贴层、固定层、第二粘贴层和第二离型层构成;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大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的外径均小于灸具底座的外径;固定层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灸具底座的内径,且固定层的外径等于或大于灸具底座的外径;第一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一粘贴层的尺寸,第二离型层的尺寸等于或大于第二粘贴层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其特征在于:灸具底座垫揭掉第一离型层后、通过第一粘贴层粘贴于灸具底座的底部,且将第一垫层、药材层和第二垫层封于固定层与灸具底座的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药材层的灸具底座垫,其特征在于:灸具底座呈筒状,固定层呈筒状或环状,第一粘贴层、固定层和第二粘贴层的横截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蕲艾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