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电连接器,具体公开了一种供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两段不相连的导线在连接时,通常会使用到供电连接器进行连接,供电连接器的使用能够避免两段不相连的导线连接部位松动,避免两段不相连的导线接触不良,现有的供电连接器在使用时,通常是将导线的线芯与供电连接器的接电片抵接,随后使用螺栓对线芯进行挤压,可以避免导线的线芯与接电片分离,螺栓在加工制作时,螺栓的端部通常开设有圆角或者倒角,同时接电片大多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这就会导致线芯夹持在接电片与螺栓之间时,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通过螺栓固定后的导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导致线芯与螺栓和接电片分离。
2、因此,现有的供电连接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供电连接器。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连接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壳,所述收纳壳内腔的开口部位嵌入有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连接器,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壳(1),所述收纳壳(1)内腔的开口部位嵌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底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分割片(35),所述分割片(35)背离密封盖(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分割板(20)上,所述分割板(20)的顶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接电块(22),所述接电块(22)的上部位于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接电片(31),所述接电块(22)的上部位于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接电片(19),所述第二接电片(31)的下方分布有第一抵压块(23),所述第一抵压块(2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抵压条(32),所述第一接电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连接器,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壳(1),所述收纳壳(1)内腔的开口部位嵌入有密封盖(2),所述密封盖(2)的底壁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分割片(35),所述分割片(35)背离密封盖(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分割板(20)上,所述分割板(20)的顶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接电块(22),所述接电块(22)的上部位于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接电片(31),所述接电块(22)的上部位于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接电片(19),所述第二接电片(31)的下方分布有第一抵压块(23),所述第一抵压块(2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抵压条(32),所述第一接电片(19)的下方分布有第二抵压块(33),所述第二抵压块(3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抵压条(34),所述第二接电片(3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4),所述第一接电片(19)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片(35)能够将密封盖(2)与分割板(20)之间的间隙分为多个收纳腔(36),所述接电块(22)分布在收纳腔(36)的腔体内部,同时接电块(22)通过安装螺栓(26)固定在分割板(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块(23)和第二抵压块(33)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分割板(20)的顶面,所述第二接电片(3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球(25),所述第一螺杆(24)与第一转球(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接电片(19)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球(27),所述第二螺杆(28)与第二转球(27)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4)和第二螺杆(28)均与密封盖(2)贯穿,所述第一螺杆(2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片(15),所述第二螺杆(2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杰,陈晨,扈静,姜立昌,付真,李哲,杨海波,王浩,张明东,刘雨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五洲和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