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1、当今国内外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仍是通过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即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提高结构刚度等方法来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2、目前的混凝土建筑物都是通过硬连接与建筑基石台进行连接的,其抗震效果较差,在遇到较大地震时,建筑物容易出现坍塌现象,不便于建筑物的安全居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基石台,所述建筑基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组相对称的安装螺柱,所述放置凹槽的内部设有下连接钢板,所述下连接钢板的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基石台(1),所述建筑基石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凹槽(15),所述放置凹槽(15)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组相对称的安装螺柱(19),所述放置凹槽(15)的内部设有下连接钢板(18),所述下连接钢板(18)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安装孔(16),每个所述安装螺柱(19)的顶端均贯穿安装孔(16)并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母(17),所述下连接钢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铅芯(20),所述支撑铅芯(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阻尼胶垫(22)和支撑钢盘(21),所述支撑钢盘(21)与阻尼胶垫(22)依次间隔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基石台(1),所述建筑基石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凹槽(15),所述放置凹槽(15)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组相对称的安装螺柱(19),所述放置凹槽(15)的内部设有下连接钢板(18),所述下连接钢板(18)的上表面开设有两组相对称的安装孔(16),每个所述安装螺柱(19)的顶端均贯穿安装孔(16)并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母(17),所述下连接钢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铅芯(20),所述支撑铅芯(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阻尼胶垫(22)和支撑钢盘(21),所述支撑钢盘(21)与阻尼胶垫(22)依次间隔放置,一组所述支撑钢盘(21)的外表面和阻尼胶垫(22)的外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橡胶保护层(14),所述支撑铅芯(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钢板(6),所述建筑基石台(1)的上表面通过两组安装螺栓(9)固定连接有下连接钢垫圈(3),所述下连接钢垫圈(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阻尼支撑墩(13)和第二阻尼支撑墩(12),两组所述第一阻尼支撑墩(13)的顶端和第二阻尼支撑墩(12)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连接钢垫圈(5),所述上连接钢垫圈(5)的上表面与上连接钢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易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