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653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6
本技术涉及氢氰化反应釜本体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空心搅拌轴、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连通有气态HCN气源,空心搅拌轴与气体分布器共同作用对反应釜本体内物料混合,反应釜本体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回流口,回流口连通有换热器,第一出料口连通有外循环泵,换热器与外循环泵相互连通,反应釜本体内位于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溢流挡板,能够使反应釜内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反应效率,溢流板能够实现气液分离的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气态物质随液态物质进入外循环泵造成气蚀的现象,外置的换热器能够移除氢氰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效避免了局部飞温造成副反应发生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氢氰化反应釜本体行业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氢氰化反应釜。


技术介绍

1、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2、现有的专利号为cn205495595u的一种带有气液混合功能的反应釜结构,包括釜体,在所述釜体上分别开有人孔、原料进口及出料口,在釜体内安装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搅拌叶,在转动轴内开有用于输入气体的气体流通腔,在搅拌叶的内部开有与气体流通腔相连通的空心腔体,于搅拌叶的腰部均开设多个与所述空心腔体连通的气孔,气孔的孔径以搅拌叶腰部中心向搅拌叶腰部两侧呈递减,气孔的数量以搅拌叶腰部中心向所述搅拌叶腰部两侧呈递减,该反应釜通过在转动轴及搅拌叶内设置互为连通的气体流通腔及空心腔体,同时在搅拌叶上密集布置多个气孔,由压缩气体从气孔流出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转动轴及搅拌叶的自转,无需动力源。但是,该反应釜内部气液混合结构过于简单,可能导致反应釜内气液混合不均匀,大量气态分子未进行反应就从系统中溢出,造成原材料浪费,同时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空心搅拌轴、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连通有气态HCN气源,空心搅拌轴与气体分布器共同作用对反应釜本体内物料混合,反应釜本体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回流口,回流口连通有换热器,第一出料口连通有外循环泵,换热器与外循环泵相互连通,反应釜本体内位于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溢流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连通有高纯氮气加压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设置有第二出料口、进料口,反应釜本体包括有两组,相邻两组反应釜本体之间通过第二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内设置有空心搅拌轴、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连通有气态hcn气源,空心搅拌轴与气体分布器共同作用对反应釜本体内物料混合,反应釜本体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回流口,回流口连通有换热器,第一出料口连通有外循环泵,换热器与外循环泵相互连通,反应釜本体内位于第一出料口处设置有溢流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连通有高纯氮气加压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本体设置有第二出料口、进料口,反应釜本体包括有两组,相邻两组反应釜本体之间通过第二出料口、进料口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氰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第二出料口位于反应釜本体侧壁中部,进料口、回流口均位于反应釜本体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勇许永锋颜英杰李书森杜红军崔保林孙维本李随基孙鹏溟张军帅赵国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神马艾迪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