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65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6
本公开涉及一种矿井沉淀系统,包括:排水巷,排水巷用于与中央水仓相连通;两个沉淀池,分别相对设置在排水巷的两侧,两个沉淀池可开闭地连通,且沉淀池的顶部与排水巷连通;和进水管路,一端用于连接外部,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沉淀池相连通。在与中央水仓相连的排水巷两侧设置沉淀池,以减少通过排水巷进入中央水仓中的污水的煤泥含量,减少中央水仓的清理频率。另外,进水管路可以分别连接两个沉淀池,因此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污水进入对应的沉淀池,使两个沉淀池可以轮换使用,一用一备,既不耽误沉淀池清理,也不会因为沉淀池清理暂停污水排放,影响巷道设备使用进程,沉淀池也可以作为应急排水仓容使用,加强了矿井排水系统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矿井沉淀,具体地,涉及一种矿井沉淀系统


技术介绍

1、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目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清水用于设备冷却、喷雾降尘、卫生清扫等,同时采掘作业工作面、巷道等位置也产生涌水,所有的矿井水通过管路系统排放至中央水仓,然后经过中央水泵房排放至地面污水处理厂或者直接在井下处理复用。在相关技术中,矿井污水处理方式是在中央水仓经过沉淀后外排,沉淀的煤泥需要及时清理,且煤泥清理量巨大,清理次数频繁,清理时往往需要暂停污水的排放,这也会影响巷道设备使用进程。且现有的清理方式是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清理,中央水仓通常布置在标高较低处,空间狭小,不便于使用大型设备;通风不畅,清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作业人员面临有毒有害气体和窒息风险;由于煤泥含水量较大,清理及处置均存在较大困难。从水仓中清理出的煤泥程半流动状态,无法直接上原煤运输系统,也不可以运输至地面,需要在井下采用合适方式处理,额外增加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沉淀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巷煤泥清理不便且清理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巷与所述沉淀池之间形成有第一侧壁,所述沉淀池的远离所述排水巷的一侧形成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还设置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排水巷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巷与所述沉淀池之间形成有第一侧壁,所述沉淀池的远离所述排水巷的一侧形成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还设置有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能够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与所述进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与所述排水巷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且所述第三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井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能够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伟蒙文军黎鹏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