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521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降解性薄膜领域,提供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方法为:用纤维素酶对红茶菌纤维素进行酶解,同时进行均质化,得到纤维素水解产物;将纤维素水解产物和增稠剂、交联剂分散在溶剂中,在微波作用下混合得到悬浊液;微波功率为70‑90W,混合温度为50‑70℃,混合时间10‑20min;悬浊液中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微观结构为粒径0.5‑1μm的球形;将悬浊液制成薄膜。将红茶菌纤维素纯化、酶解后与增稠剂、交联剂在微波作用下混合,红茶菌纤维素的粒径减小且结构变为圆形,制得的薄膜微观结构水平上有均匀、单链、短串的红茶菌纤维素水解产物的掺入,薄膜的机械强度大大提高,同时薄膜生物可降解的性能没有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可降解性薄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生物可降解性薄膜在满足其最初用途后会发生细菌分解,最终分解为水、矿物质、co2和n2。这些薄膜通常是通过缩合和开环聚合形成的,主要由酯、酰胺和醚组成。多糖、蛋白质等可降解聚合物在薄膜的制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传统的生物可降解膜会选择生物可降解材料进行制备,选择适合的方法之后产生所需要的薄膜。例如专利cn104725652b公开了可降解复合普鲁兰多糖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可食用的普鲁兰多糖为原料,无毒安全,并在自然界可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不会引起环境污染。但是和石化聚合物相比,需要改进加工技术来提高可生物降解薄膜的性能和质量。但是,由于生物可降解材料本身性能上就存在不足,导致生物可降解薄膜在性能和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据此需要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红茶菌纤维素纯化、酶解后与增稠剂、交联剂在微波作用下混合,红茶菌纤维素的粒径减小且结构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红茶菌纤维素酶解前进行纯化,纯化步骤为:将红茶菌纤维素分散在水中,先用碱处理、再用酸处理,水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处理步骤为:在48-53 ℃下用0.5-2 mol/L的NaOH溶液处理10-12 h;酸处理步骤为:用质量浓度1-2%的冰醋酸处理1-2 h;水洗至中性,冷冻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酶解条件为:酶/底物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红茶菌纤维素酶解前进行纯化,纯化步骤为:将红茶菌纤维素分散在水中,先用碱处理、再用酸处理,水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碱处理步骤为:在48-53 ℃下用0.5-2 mol/l的naoh溶液处理10-12 h;酸处理步骤为:用质量浓度1-2%的冰醋酸处理1-2 h;水洗至中性,冷冻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酶解条件为:酶/底物的质量比例为1-3%,30-50 ℃酶解8-30 min;均质化的转速为8000-12000 rp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红茶菌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红茶菌纤维素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山罗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