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511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模块插装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印制板和载具进料;印制板或载具进入插装工位;将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放入托盘供料器;在托盘供料器中设置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放入托盘中的行列数;在托盘供料器中进行识别托盘中是否有待插装的电源模块;设置并识别印制板定位点;设置取料位;设置所有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插装位置;设置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标准引脚数、引脚间距及偏差范围;识别待插装的电源模块引脚数和引脚间距;吸取待插装的电源模块运送至取料位;开始插装所有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源模块的插装质量,保证了电源模块插装的一致性,进而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模块自动插装工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可以应用在印制板(又称板卡)的电源模块插装上。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装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对电子组件的装联质量和装联效率的要求在逐步提高,逐渐往高效率高质量方向发展,其中通孔电源模块在组合产品中被广范运用,但在电子组装过程中多为手动插装,在插装过程中易导致引脚损伤、插装后模块未贴合印制板等问题,同时伴随着生产效率低,易受影响等问题,导致手工插装存在一致性差、合格率低、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大批量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需求。

2、现有的插装技术多用于非轴向引线或轴向引线小型元件,针对重量较大的电源模块无有效工艺方法进行插装,在自动插装过程易导致插装位置偏移、吸取位置不固定等问题,无法高效率高质量进行自动插装操作。手工插装因效率较低,插装过程汇总易出现引脚损伤或印制板划伤而造成模块或印制板报废,严重影响插装效率和插装质量,插装后易出现模块底部与印制板面贴合不紧密,模块上表面不水平等问题,无法保障插装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前,还包括剪腿或垫膜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前,还包括选择合适的托盘工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还包括在将底部无极性标识的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放入托盘供料器时,保证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极性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还包括根据待插装的电源模块尺寸调节托盘供料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前,还包括剪腿或垫膜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前,还包括选择合适的托盘工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还包括在将底部无极性标识的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放入托盘供料器时,保证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极性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还包括根据待插装的电源模块尺寸调节托盘供料器大小,便于插装不同外形尺寸的电源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全自动插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八还包括设定插装方向,保证待插装的电源模块极性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凡崔启明杨小健黄新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