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495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包括筒座,所述筒座上侧转动安装第一风帽;所述第一风帽外侧连接有导流罩,导流罩遮挡第一风帽上侧和外环侧,第一风帽外环侧与导流罩之间具有环形的间隙,导流罩下端与第一风帽下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出风口;还包括位于导流罩外侧的第二风帽,第二风帽下侧开口封闭,第二风帽与导流罩连接并随第一风帽和导流罩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自然风能旋转通风,设置同步转动的第一风帽和第二风帽,第二风帽接受自然风的驱动、且其下侧封闭,不会形成对抗自然风的强力风场,可保证持续高效转动;第一风帽抽取室内空气,导流罩改变第一风帽出风方向,减少出风对自然风的干涉消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通风分为有动力强制通风和无动力自然通风;屋顶风帽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无动力通风装置,它利用自然界的自然风能推动风机的涡轮旋转及室内外空气对流的原理,将任何平行方向的空气流动,加速并转变为由下而上垂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果。屋顶风帽在外界具有气流和室内外具有一定温差的条件下均能够自动运转,根据空气自然规律和气流流动原理,合理化设置在建筑顶部,能迅速排出室内的热气和污浊气体,改善室内环境。

2、在屋顶风帽工作的过程中,弧形风叶形成的球形风帽旋转使风帽内侧的空气横向穿过弧形风叶的间隙排出,风帽内形成负压,室内的空气竖向从下向上不断补入风帽内侧。在风帽排风的过程中,从风帽内侧排出的空气横向水平外扩,形成稳定的外扩风场,与外界自然风产生干涉、抵消消力,自然风难以进入风场中心的风帽处,显著降低自然风对风帽的持续驱动作用,继而限制风帽的连续高效的通风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包括筒座(1),所述筒座(1)上侧转动安装第一风帽(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2)外侧连接有导流罩(3),导流罩(3)遮挡第一风帽(2)上侧和外环侧,第一风帽(2)外环侧与导流罩(3)之间具有环形的间隙,导流罩(3)下端与第一风帽(2)下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出风口(4);还包括位于导流罩(3)外侧的第二风帽(5),第二风帽(5)下侧开口封闭,第二风帽(5)与导流罩(3)连接并随第一风帽(2)和导流罩(3)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2)上端连接于导流罩(3)上端内侧,导流罩(3)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包括筒座(1),所述筒座(1)上侧转动安装第一风帽(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2)外侧连接有导流罩(3),导流罩(3)遮挡第一风帽(2)上侧和外环侧,第一风帽(2)外环侧与导流罩(3)之间具有环形的间隙,导流罩(3)下端与第一风帽(2)下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出风口(4);还包括位于导流罩(3)外侧的第二风帽(5),第二风帽(5)下侧开口封闭,第二风帽(5)与导流罩(3)连接并随第一风帽(2)和导流罩(3)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2)上端连接于导流罩(3)上端内侧,导流罩(3)下端与第一风帽(2)下端平齐,导流罩(3)下端与第一风帽(2)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径向的加强杆(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帽(2)和第二风帽(5)均包括顶板(14)和底环(15),顶板(14)和底环(15)之间连接若干圆周均布的弧形风叶(16),相邻弧形风叶(16)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帽(5)位于导流罩(3)外环侧,第二风帽(5)遮挡导流罩(3)上侧和外环侧,第二风帽(5)下端环绕导流罩(3)下端并与导流罩(3)下端外侧贴合连接,导流罩(3)上侧和外环侧与第二风帽(5)内侧之间均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建筑节能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帽(5)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强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元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