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尤其涉及一种电网地理沿布图与电气拓扑模型一体化智能解析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力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候鸟迁徙路径与高压输电线路布局交汇的敏感区域。这些地区中,候鸟因地形限制降低飞行高度,从而更易受到电力设施产生的电磁场潜在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扰乱它们依赖的磁感应导航机制,威胁到迁徙的安全与效率。针对这一挑战,研究与实施一种能够实时监控候鸟迁徙路径及周围电磁环境,并能动态优化电网配置以减弱对候鸟磁感应干扰的技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该技术方案的实现面临重重困难,包括但不限于电网地理与电气特性的复杂集成分析、大规模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的部署及其数据处理、电网结构调整中的电力系统稳定性保障,以及如何精确评估电磁场对候鸟导航能力的具体影响并制定科学调整策略等。因此,如何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同时,有效减轻对候鸟迁徙的电磁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网地理沿布图与电气拓扑模型一体化智能解析方法,主要包括:
2、基于电网设备信息及设备间电气拓扑连接关系,整合成山谷和峡谷区域的cim模型;
3、基于cim模型获取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及属性,生成反映山谷和峡谷电力设备和线路实际地理位置的电网分布地图;
4、通过cim模型,识别山谷和峡谷的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构建电气拓扑模型;
5、根据山谷和峡谷中
6、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电磁场强度数据和候鸟迁徙路径信息,结合候鸟历史迁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电磁场对候鸟迁徙的影响;
7、根据电磁场对候鸟迁徙影响的分析结果,制定并执行电网拓扑结构调整计划,通过切换电网的运行模式以避免干扰候鸟磁场导航;
8、跟踪山谷和峡谷区域内的候鸟迁徙动态及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根据候鸟迁徙路径的变动调整电网的拓扑结构。
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网地理沿布图与电气拓扑模型一体化智能解析方法,包括整合和分析电网设备数据与环境生态数据,结合候鸟迁徙路径及电网拓扑结构进行电网拓扑结构调整以减少电磁场对候鸟迁徙的干扰;执行电网拓扑结构调整计划,切换电网运行模式以降低特定干扰区域的电磁场强度,从而帮助保护候鸟的磁场导航免受干扰;这不仅提升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网地理沿布图与电气拓扑模型一体化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电网设备信息及设备间电气拓扑连接关系,整合成山谷和峡谷区域的CIM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CIM模型获取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及属性,生成反映山谷和峡谷电力设备和线路实际地理位置的电网分布地图,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CIM模型,识别山谷和峡谷的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构建电气拓扑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山谷和峡谷中电力设施的电磁场特性,生成各电力设施的电磁场分布模型,整合候鸟迁徙路径数据及电磁场分布模型,识别出电磁场对候鸟迁徙具有潜在干扰的区域,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电磁场强度数据和候鸟迁徙路径信息,结合候鸟历史迁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电磁场对候鸟迁徙的影响,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电磁场对候鸟迁徙影响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跟踪山谷和峡谷区域内的候鸟迁徙动态及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根据候鸟迁徙路径的变动调整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地理沿布图与电气拓扑模型一体化智能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电网设备信息及设备间电气拓扑连接关系,整合成山谷和峡谷区域的cim模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cim模型获取电网设备的地理位置及属性,生成反映山谷和峡谷电力设备和线路实际地理位置的电网分布地图,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cim模型,识别山谷和峡谷的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构建电气拓扑模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山谷和峡谷中电力设施的电磁场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全,陈嘉亮,卢凯彬,郑俭华,王晓锋,万智赟,陈景越,曾广烽,何永权,邓建明,南江文,梁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