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441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及方法,包括移动支架结构,所述移动支架结构上转动设置有中心柱,中心柱的两端转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中心柱上沿其轴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收放盘,每个收放盘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其与中心柱位置卡定的卡定结构;所述收放盘的外侧缠绕设置有灌溉管道,所述收放盘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与灌溉管道彼此连通并输送水肥液体的输送管道结构;通过移动支架结构、收放盘、输送管道结构、灌溉管道、管道支撑轮结构、定位结构和卡定结构等之间彼此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可以快速实现对灌溉管道的铺展以及机械化作业时对灌溉管道的收卷,不影响大面积机械化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具体涉及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水肥灌溉就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以及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和环境状况,自动对水、肥进行检测调配和供给,减少人工投入成本,提高灌溉施肥效率和肥水利用率。而现有的人工喷灌施肥和地表铺管灌溉存在人工投入大、影响机械化作业的问题;

2、公开号为cn114766172b的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方法,确定大田试验区域,在试验区域内设置水肥管道与沟渠一体的田间管网系统;将田间官网系统中的水肥管道按照管距-喷距配比法进行布置;在试验区域中设置信息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试验区域内作物的发育情况、环境数据和气象数据信息;将所采集的作物发育情况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终端,用户根据作物发育情况来确定氮磷钾水肥的合理配比,并将水肥配比信息发送至泵房,在泵房处完成水肥的自动化配比工作;

3、然而,目前的灌溉设备,在大田进行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时,容易造成干涉影响,灌溉管道不方便进行铺展及收卷。


技术实现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架结构(1),所述移动支架结构(1)上转动设置有中心柱(10), 中心柱(10)的两端转动设置有移动轮(5),所述中心柱(10)上沿其轴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收放盘(2),每个收放盘(2)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其与中心柱(10)位置卡定的卡定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盘(2)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用于对灌溉管道(4)进行收放的管道收放凹槽,所述收放盘(2)的中心处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内侧通过轴承(203)转动设置有调节套筒(201),所述调节套筒(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架结构(1),所述移动支架结构(1)上转动设置有中心柱(10), 中心柱(10)的两端转动设置有移动轮(5),所述中心柱(10)上沿其轴向转动设置有若干个收放盘(2),每个收放盘(2)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其与中心柱(10)位置卡定的卡定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盘(2)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用于对灌溉管道(4)进行收放的管道收放凹槽,所述收放盘(2)的中心处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内侧通过轴承(203)转动设置有调节套筒(201),所述调节套筒(201)滑动套设在中心柱(10)的外侧,所述调节套筒(201)的两端侧壁上螺纹链接有用于实现对中心柱(10)紧定抵接的固定螺栓,所述旋转孔的两端内侧设置有密封挡环(204),所述密封挡环(204)的横截面形状呈j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结构(11)包括固定设置在收放盘(2)内的电动伸缩杆(1101),所述电动伸缩杆(1101)的推杆头端延伸至旋转孔内并固定连接有卡定块(1102),所述调节套筒(201)的外侧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用于与卡定块(1102)卡接配合的环形卡槽(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结构(3)包括开设在收放盘(2)内的第一输送孔道(301),所述第一输送孔道(301)上连通有第二输送孔道(302)的一端,第二输送孔道(302)的另一端与灌溉管道(4)彼此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孔道(301)的两端口处设置有管接头(303),紧邻的两个收放盘(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304),连接管道(3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收放盘(2)上的管接头(303)彼此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田固定管网式智能水肥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定位环(701),定位环(70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绳带(704)的一端,连接绳带(704)的另一端与灌溉管道(4)的端部彼此连接,定位环(701)上贯穿开设有插钉孔(702),插钉孔(702)内可拆卸设置有插地钉(703)。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健尹光华马宁宁于潇泽张淑丽王晓东李雪松赵红伟高云华许诺张璐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