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372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及其控制方法,该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包括推挽转换电路和并网逆变电路,推挽转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变压器初级绕组、功率管Q1以功率管Q2,并网逆变电路包括变压器次级绕组NS1、NS2、功率管Q4、功率管Q5、功率管Q6、功率管Q7和第二滤波电路。推挽转换电路的功率管Q1、Q2的栅极受控于同步市电频率后转换的SPWM信号,将DC端的直流电压通过变压器隔离耦合到次边,并网逆变电路的次级绕组NS1、NS2的高频电压经同步市电频率控制的上、下功率管以及第二滤波电路接入市电,实现并网控制。本模块的电路结构简单,能实现单极双向逆变并网控制,且能阻止电网倒灌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并网逆变常用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有:推挽式(push-pull)拓扑、半桥式(half-bridge)拓扑及全桥式(full-bridge)拓扑。相关技术中的隔离型的ups逆变以及光伏逆变变压器初级侧通常采用最简单的推挽结构,而次级侧会增加一级全波整流电路,再通过一组全桥结构功率开关实现交流输出。然而给输入端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阵列充电还得需要一级ac/dc,这样的dc/ac、ac/dc多级转换使电路变得异常复杂,成本高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及其控制方法,本模块电路结构简单,能实现单极双向逆变并网控制,且能阻止电网倒灌电流。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以及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二交流端,还包括推挽转换电路和并网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以及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二交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挽转换电路和并网逆变电路,所述推挽转换电路包括功率管Q1、功率管Q2和变压器,功率管Q1的第一极与功率管Q2的第一极连接后经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一直流端连接,功率管Q1的第二极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功率管Q2的第二极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设有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并网逆变电路包括功率管Q4、功率管Q5、功率管Q6、功率管Q7,所述功率管Q4的第一极与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Q5的第一极与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包括用于连接直流电源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以及用于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二交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挽转换电路和并网逆变电路,所述推挽转换电路包括功率管q1、功率管q2和变压器,功率管q1的第一极与功率管q2的第一极连接后经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一直流端连接,功率管q1的第二极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功率管q2的第二极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设有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并网逆变电路包括功率管q4、功率管q5、功率管q6、功率管q7,所述功率管q4的第一极与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功率管q5的第一极与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功率管q4的第二极与功率管q5的第二极连接后经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一交流端连接,所述功率管q6的第一极与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功率管q7的第一极与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功率管q6的第二极与功率管q7的第二极连接后经第二滤波电路与第二交流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设有抽头,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抽头经第一滤波电路与第二直流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抽头为中心抽头,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中心抽头将原边绕组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绕组和第二部分绕组,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部分绕组和第二部分绕组的匝数相等且电感量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隔离型双向逆变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相互独立,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副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的匝数相等且电感量相同。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德何振强鲁晓双汤前进朱金吴镇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