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及转子隔磁桥渗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366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及转子隔磁桥渗氮方法,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是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通过将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改变了隔磁桥材料性质,可降低转子漏磁,可提高反电动势、提升电机效率、降低电机噪音,并保证了电机转子的可靠性。通过将转子铁芯装入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内,再将工装放入离子辉光渗氮炉内内进行氮化处理,利用工装上设置的凹槽,可实现仅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氮化,降低其导磁性,而转子铁芯的其他部分的导磁率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属于电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方法。


技术介绍

1、内嵌永磁电机转子铁芯主要包括转子轴孔、转子磁钢槽、转子隔磁桥、转子外圆等,其中转子磁桥是核心部位,是影响电机效率和可靠性的主要部位。现有内嵌永磁电机的转子铁芯多采用隔磁桥。减小隔磁桥的宽度,可以减少漏磁、提高反电动势、提高效率、降低噪音,但是其宽度不能过小,如果隔磁桥的宽度小于叠片厚度,就会影响冲片的机械强度,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不能批量生产,同时影响电机转子的可靠性。

2、如何在不减小隔磁桥宽度的情况下,减少漏磁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其特征是: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

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改变了隔磁桥材料性质,降低了其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其特征是: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其特征是: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的渗氮层的厚度为0.5-0.7mm。

3.一种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所述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包括工装底座(1)、端板(3)、端板固定结构,所述工装底座(1)为上部敞口、底部具有底板的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具有容纳同轴设置的转子铁芯的容纳空间,圆筒形结构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筒壁高度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将圆筒形结构的筒壁分隔形成为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其特征是:对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进行渗氮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内嵌永磁电机转子漏磁的方法,其特征是: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的渗氮层的厚度为0.5-0.7mm。

3.一种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所述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包括工装底座(1)、端板(3)、端板固定结构,所述工装底座(1)为上部敞口、底部具有底板的圆筒形结构,圆筒形结构内具有容纳同轴设置的转子铁芯的容纳空间,圆筒形结构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贯穿筒壁高度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将圆筒形结构的筒壁分隔形成为多个护齿(1.2),所述凹槽(1.3)和所述护齿(1.3)的数量与转子极数相同,且所述凹槽(1.3)与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对应一致,所述端板(3)为可与所述工装底座(1)的开口端内径配合的圆盘;将转子铁芯装入电机转子隔磁桥渗氮工装的工装底座(1)内,并使工装底座(1)的凹槽(1.3)对准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将所述端板(3)放置在转子铁芯的上部并通过端板固定结构将其与工装底座(1)固定连接在一起;将装有转子铁芯的工装放入离子辉光渗氮炉内的阴极盘上,启动设备对阴极盘上的工件进行辉光离子渗氮处理,辉光放电形成的正离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通过工装底座(1)的凹槽(1.3)轰击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使转子铁芯的隔磁桥部位形成渗氮层。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祥陈延滨陈吉波李臣升孙立琛刘洪远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联金汇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