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207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3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聚酰亚胺纤维经过等离子表面处理;(S2)二酐单体、二胺单体和封端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二酐单体、二胺单体和封端剂的摩尔比为n:n+1:2‑3,其中n为6‑10,且含氟单体占二酐单体、二胺单体物质的量总和的30‑80%,制备得到聚酰胺酸溶液;(S3)取步骤(S1)处理后的聚酰亚胺纤维浸泡在步骤(S2)制备得到的聚酰胺酸溶液中,在80‑120℃反应,洗涤,干燥,在300‑350℃热处理,得到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聚酰亚胺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结合性能差的问题,扩宽了聚酰亚胺纤维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pi)纤维长丝是以纤维形态使用的一种pi材料,其充分保留了pi材料所赋予的耐高低温、耐老化和低吸水、低介电、高绝缘等性能特点,结合其具有突出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可用于制备轻质、高强、透波等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现有技术中以提升界面性能为目标的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等离子体处理、臭氧处理、辐照处理、偶联剂处理以及化学接枝等。等离子体与活性粒子能与纤维表面进行相互作用并引入官能团,同时,等离子体所具有的溅射、刻蚀作用能对纤维表面产生细微的凹凸结构,增大表面粗糙度以及比表面积,然而等离子体处理在纤维表面改性领域仍存在关键的挑战,如等离子处理存在时效性。化学接枝法是纤维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可以通过与纤维表面反应形成共价键,并引入特定的基团来实现纤维表面功能化的长期稳定,而目前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化学接枝通常需先进行表面活化。

3、现有技术中cn201510712302.6提到使用等离子以及化学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聚酰亚胺纤维包括但不限于短切纤维、长丝以及织物形态;所述等离子表面处理是在氧气、氮气、氨气、空气一种或几种混合气体气氛下,处理的功率为20-300W、等离子处理的处理速率为0.24m/min-2.4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制备聚酰胺酸溶液的条件是0-5℃下搅拌2-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二酐单体选自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聚酰亚胺纤维包括但不限于短切纤维、长丝以及织物形态;所述等离子表面处理是在氧气、氮气、氨气、空气一种或几种混合气体气氛下,处理的功率为20-300w、等离子处理的处理速率为0.24m/min-2.4m/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制备聚酰胺酸溶液的条件是0-5℃下搅拌2-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二酐单体选自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9,9-双(三氟甲基)-2,3,6,7-蒽四羧酸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双酚a型二醚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单体选自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2,2-双(4-氨基-3,5,6-三氟苯基)六氟丙烷、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对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封端单酐选自马来酸酐、降冰片烯二酸酐、丙烯酸酐、反丁烯二酸酐、2-亚甲基丁二酸酐、苯乙炔基苯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峰李泽宇武德珍齐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