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017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7
本技术属于楼宇温控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本技术通过合理布置楼宇温控主机、信号中转设备及各管路传感器的位置,能够大幅减少温控系统传感器的通信线缆耗费,降低线缆规格需求,节省大型楼宇温控系统传感器的接线成本;本技术将各楼层内的管路传感器与同楼层布置的信号中转箱相连,通过信号中转箱内的信号中转模块进行汇总后再与楼宇温控主机相连,通过这种分层连接方式,能够有效缩减线缆通信距离,避免传感器的长距离通信,并能够降低传感器通信线缆的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楼宇温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楼宇暖通水系统中的冷/热水由水泵配合供水管送至每层各个末端设备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再由回水管流回暖通水管路,楼宇暖通水系统与楼宇内的温度控制系统相配合,通过多种传感器,共同调节楼宇各楼层末端室内区域的实时温度。

2、现有技术的多传感器楼宇温控系统布置方案,通常将各末端设备附近的传感器直接与楼宇温控主机相连,对于高楼层多末端设备的大型楼宇,传感器通信线缆的通信距离过长,对通信线缆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导致通信线缆耗费量大、成本高,且走线复杂,不便于线缆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能够有效缩短通信线缆的通信距离,且布置安装容易,维护方便。

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包括楼宇每层设置的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所述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每层设置的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所述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分别与同楼层末端热交换设备(3)的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均与楼宇内的暖通水总回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一(4)、压力传感器一(6)、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二(7)和压力传感器二(10)均通过通信线缆一(5)与同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宇每层设置的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所述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分别与同楼层末端热交换设备(3)的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水供水管路(1)和暖通水回水管路(2)均与楼宇内的暖通水总回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一(4)、压力传感器一(6)、流量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二(7)和压力传感器二(10)均通过通信线缆一(5)与同楼层设备间内的信号中转箱(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传感器的楼宇温控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转箱(9)均通过通信线缆二(12)与楼宇中间楼层设备间内的楼宇温控主机(11)相连接。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刚陈乖乖王春香谢春田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