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0070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其包括外壳、降压挡板和导流板,降压挡板和导流板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装于外壳内,降压挡板与外壳之间、导流板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过水通道;还包括安装于上述外壳内并位于上述降压挡板前方的恒流机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降压挡板前方设置有恒流机构,可使起泡器具有恒定的出水流量,从而使得出水形状始终维持水滴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降压挡板的前端设置有缓冲座,可对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且导流板的侧壁设计成弧形,使出来的水为柔和的水滴形状,视觉效果非常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暖洁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滴形起泡器。
技术介绍
起泡器一般通过螺纹联接方式安装在水龙头出水口,传统的水龙头的出水水花比 较单调,基本上是柱状出水,为增加产品特色,人们开发一种出水形态呈水滴形的起泡器。 但现有的水滴形起泡器,如图1所示,由于此起泡器无恒流机构,其出水流量是随水压的变 化而变化的,当出水流量超过6升/分钟时,其水滴形便无法保持,当出水流量低于4L/分 钟时其水滴形又太小,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恒定出水流量、出水形状始终维持水滴形的新 型水滴形起泡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包括外壳、降压挡板和 导流板,降压挡板和导流板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装于外壳内,降压挡板与外壳之间、导流板 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过水通道;还包括安装于上述外壳内并位于上述降压挡板前方的恒流 机构。上述恒流机构包括前内壳、后内壳、滑杆、弹簧一、弹簧二、0形圈一和0形圈二, 上述前内壳和后内壳依次对应相连接,上述后内壳内设置有环形下水通道,上述0形圈二 套设在此环形下水通道内,上述滑杆的顶部穿设于上述前内壳的开口内,上述滑杆与上述 前内壳的开口之间通过套设于上述滑杆上的上述0形圈一进行密封,上述后内壳内于上述 环形下水通道以内设有中部下水通道,上述后内壳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滑杆穿设于其内的通 孔,上述滑杆上设有由环形分布的限位块构成的环形限位腔,上述弹簧一套设于上述滑杆 上并张设于上述环形限位腔与上述后内壳的内底面之间,上述弹簧二套设于上述滑杆上且 下端抵于上述后内壳的内底面上,且上述弹簧二的弹力大于上述弹簧一的弹力。上述恒流机构通过安装座安装于上述外壳内,上述安装座的后端一体成形有缓冲 座。上述降压挡板和导流板依次一体成形于上述缓冲座的后端。上述导流板的侧壁呈弧形。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降压挡板前方设置有恒流机构,可 使起泡器具有恒定的出水流量,从而使得出水形状始终维持水滴形。本技术中,在降压 挡板的前端设置有缓冲座,可对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且导流板的侧壁设计成弧形,使出来的 水为柔和的水滴形状,视觉效果非常好。附图说明图1为习有水滴形起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安装座、缓冲座、降压挡板和导流板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如图2-4所示,包括垫片1、滤网2、前内壳 3、0形圈4、滑杆5、弹簧6、弹簧7、0形圈8、后内壳9、安装座10、缓冲座11、降压挡板12、 导流板13和外壳14。由前内壳3、0形圈4、滑杆5、弹簧6、弹簧7、0形圈8和后内壳9构成恒流机构。 前内壳3和后内壳9依次对应相连接,滤网2盖设于前内壳3的前端开口处,垫片1套设于 前内壳3外,滑杆5的顶部穿设于前内壳3的前端开口内,滑杆5与前内壳3的前端开口之 间通过套设于滑杆5上的0形圈4进行密封,后内壳9的底部开设有可供滑杆5穿设于其 内的通孔,滑杆5上设有由环形分布的限位块51构成的环形限位腔,弹簧6套设于滑杆5 上并张设于此环形限位腔与后内壳9的内底面之间,弹簧7套设于滑杆5上且下端抵于后 内壳9的内底面上,且弹簧7的弹力大于弹簧6的弹力;后内壳9内设置有环形下水通道 91,0形圈8套设在此环形下水通道91内;后内壳9内于环形下水通道91以内设有由环形 间歇分布的下水孔构成的中部下水通道92,此环形间歇分布的下水孔与环形分布的限位块 51分别相对应设置。安装座10安装于外壳13内位于垫片1的后端,恒流机构安装于安装座10内,缓 冲座11、降压挡板12和导流板13依次一体成型于安装座10的后端,缓冲座11的侧壁设有 出水孔111,且缓冲座11的侧壁、降压挡板12的侧壁和导流板13的侧壁与外壳14之间分 别留有过水通道。使用时,水流作用于滑杆5上,当水压小于设定开阀压力(0. OlMPa)时,滑杆5在 弹簧6的弹力下保持不动,起泡器处于关闭状态,可有效防止滴漏。当水压大于设定开阀压力(0. OlMPa)时,滑杆5向下滑动,当滑杆5接触到弹簧7 时定位(弹簧7的弹力比弹簧6的弹力大),此时,后内壳9的环形下水通道91与中部下 水通道92均打开,因过水面积较大,即使在低压状态下其过水流量也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 求。从环形下水通道91与中部下水通道92流下的水进入缓冲座11,由缓冲座11的出水孔 111流出,再由缓冲座11的侧壁与外壳14之间的过水通道流下,对水流起到缓冲作用,水流 继续前行,通过降压挡板12进行降压,最后经由导流板13流出,导流板13的侧壁呈弧形, 经导流板出来的水流即为柔和的水滴形,视觉效果非常好,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有效防止水 花飞溅。当水压继续增加,弹簧7受到压缩,滑杆5继续向下滑动,后内壳9的中部下水通 道92的过水面积不断减少,当水压增至设定压力(0. 3Mpa)时滑杆5的限位块51的下端面 与后壳体9的内底面接触,限位块51的下端面将后内壳9的中部下水通道92堵死,水流只 能从后内壳9的环形下水通道91通过,在水压增大的同时,0形圈8受压变形,0形圈8受 压变形,使得0形圈8与环形下水通道91之间的间隙变小,过水面积减小,以达到压力波动 而流量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包括外壳、降压挡板和导流板,降压挡板和导流板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装于外壳内,降压挡板与外壳之间、导流板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过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上述外壳内并位于上述降压挡板前方的恒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包括外壳、降压挡板和导流板,降压挡板和导流板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安装于外壳内,降压挡板与外壳之间、导流板与外壳之间分别留有过水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上述外壳内并位于上述降压挡板前方的恒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滴形起泡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流机构包括前 内壳、后内壳、滑杆、弹簧一、弹簧二、0形圈一和0形圈二,上述前内壳和后内壳依次对应相 连接,上述后内壳内设置有环形下水通道,上述0形圈二套设在此环形下水通道内,上述滑 杆的顶部穿设于上述前内壳的开口内,上述滑杆与上述前内壳的开口之间通过套设于上述 滑杆上的上述0形圈一进行密封,上述后内壳内于上述环形下水通道以内设有中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沐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中宇卫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