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961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老化前后延度、60℃布氏粘度的常规性能试验,并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的流变性能试验实现对车辙因子、复数模量、相位角、应变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性能指标提取;并以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作为母序列,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布氏粘度、延度、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应变恢复率、应变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实现基于灰色分析理论算法,提出一种沥青黏度的评价方法,克服了目前改性沥青黏度性能指标不明确,过分依赖60℃动力粘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评价方法,具体为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据研究统计发现,在我国南方大多地区雨季集中且降雨量较大,公路路面排水问题更为突出。常用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铺筑的沥青路面,由于排水较慢,路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显著减小,制动距离大大增加,遇到危险情况需紧急刹车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如遇降雨量较强的气候天气,路表雨水排放缓慢导致路表大量积水,不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而且在高速行车过程中,会形水雾,视线不良,在夜间行车时,灯光照射路表面易产生眩光,都会影响行车安全。由于路面的排水性能较差而引起的雨天交通事故频发,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为响应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号召,国内开始研究排水降噪沥青混合料路面,其具有抗滑、降低汽车炫光、减少路面溅水、减少原材料用量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行车安全性。然而,相比传统沥青路面技术,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基础原理更加复杂、技术难度更高、对不同地区的适用差异性较大。

3、排水沥青路面的核心难点在于过大的空隙率导致飞散损失过大,进而耐久性能不佳的问题。工程上为了减少飞散损失,通常采用高粘沥青来制备排水沥青混合料。我国现行《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3350-03-2020)中,对排水性沥青路面用沥青的粘度要求主要参照以前的日本规范,以沥青粘度大于5×10^4pa·s为基本要求。近年来开发了rst、sino tps等高粘度沥青,其中sino tps的60℃的粘度可达4×10^5pa·s以上。国内成熟的高粘沥青非常容易达到规范要求的5×10^4pa·s,但这并不能保证其一定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近年来许多排水路面的工程实践表明,即使沥青的60℃动力粘度大于5×10^4pa·s,混合料的飞散损伤仍然较大。而一味的追求60℃动力粘度指标的现象,导致该指标存在“虚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高粘度沥青的粘度多采用60℃时的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进行测试,然而高粘沥青在60℃属于非牛顿流体,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不同,而现行的毛细管法无法得出毛细管粘度对应的剪切速率,因而导致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4、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现有评价沥青黏度方法(60℃动力粘度)的局限性,从而提出了一种沥青黏度的科学评价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老化前后延度、60℃布氏粘度的常规性能试验,以及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的流变性能试验实现对车辙因子、复数模量、相位角、应变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性能指标的提取;并以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作为母序列,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布氏粘度、延度、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应变恢复率、应变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实现基于灰色分析理论算法,提出一种沥青黏度的科学评价方法,克服了目前改性沥青黏度性能指标不明确,过分依赖60℃动力粘度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试样准备,选取市场上常用的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并对其进行编号操作;

6、s2:常规性能试验,对6种不同改性沥青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分析,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老化前后延度、60℃布氏粘度;

7、s3:流变性能试验,对6种不同改性沥青进行非常规性能试验,包括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8、s4:针对6种不同改性沥青成型相应马歇尔试件;

9、s5:对相应的马歇尔试件进行肯塔堡飞散性能试验;

10、s6: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沥青性能指标与混合料飞散性能关联性,提出评价改性沥青黏性性能的指标。

11、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需要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经过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处理,并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依次编号为a,b,c,d,e,f。

12、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常规性能试验的试样按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进行试验操作。

1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主要提取性能指标有:车辙因子g^*/sinδ、复数模量g^*、相位角δ、应变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14、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以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作为母序列,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布氏粘度、延度、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应变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老化前后延度、60℃布氏粘度的常规性能试验,以及对改性沥青进行包括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的流变性能试验实现对车辙因子、复数模量、相位角、应变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性能指标的提取;并以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作为母序列,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布氏粘度、延度、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应变恢复率、应变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实现基于灰色分析理论算法,提出一种沥青黏度的科学评价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需要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经过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处理,并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依次编号为A,B,C,D,E,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常规性能试验的试样按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进行试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主要提取性能指标有:车辙因子G^*/sinδ、复数模量G^*、相位角δ、应变恢复率和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以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作为母序列,以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布氏粘度、延度、复合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应变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指标作为子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需要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经过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处理,并对6种不同的改性沥青依次编号为a,b,c,d,e,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沥青的黏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常规性能试验的试样按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进行试验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明戴祖生詹文兵黄志勇江胜文刘元会曾慧波尹春晓李键
申请(专利权)人:长大市政工程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