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属于公路隧道环境监测系统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co/vi检测器使用红外对射原理,测量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够检测隧道内co浓度和烟尘浓度系数,当与隧道轴流风机联动,轴流风机根据相应阈值及时启动风机通风,从而改善隧道行车环境。
2、当遇到节假日堵车,或者因车祸导致隧道内交通瘫痪时,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传统的co/vi检测器不能及时上报探测区域内各类交通事件和行车信息,从而不能保证隧道行车安全,因此传统的co/vi检测区域有限、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的co/vi检测区域有限,不能全方位探测区域内各类交通情况与行车信息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包括防水机壳、以及内置于所述防水机壳的检测机构主体,所述检测机构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机壳(1)、以及内置于所述防水机壳(1)的检测机构主体(2),所述检测机构主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所述检测机构主体(2)内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红外发射器(4)和红外接收器(5),所述红外发射器(4)和红外接收器(5)分别与PCB主控板(8)电连接,在所述红外接收器(5)和所述红外发射器(4)之间安装有事件检测模块(6),所述事件检测模块(6)与PCB主控板(8)电连接,用于输出CO/VI事件检测数据,所述PCB主控板(8)还连接有CO气体检测模块(7),所述CO气体检测模块(7)与所述底座(3)齐平,位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机壳(1)、以及内置于所述防水机壳(1)的检测机构主体(2),所述检测机构主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所述检测机构主体(2)内安装有对称分布的红外发射器(4)和红外接收器(5),所述红外发射器(4)和红外接收器(5)分别与pcb主控板(8)电连接,在所述红外接收器(5)和所述红外发射器(4)之间安装有事件检测模块(6),所述事件检测模块(6)与pcb主控板(8)电连接,用于输出co/vi事件检测数据,所述pcb主控板(8)还连接有co气体检测模块(7),所述co气体检测模块(7)与所述底座(3)齐平,位于所述底座(3)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气体检测模块(7)内置于气体检测外壳(71)内,所述气体检测外壳(71)的上部设有co气体电化学探头(72),所述co气体电化学探头(72)通过插针插入探头底座(73),所述探头底座(73)与所述pcb主控板(8)固定连接,所述co气体检测模块(7)底部的螺口卡接有过滤网(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4)内置于发射器外壳(42)内,所述发射器外壳(42)上设有第一通孔(43),在所述第一通孔(43)的边缘安装有第一防尘玻璃(44),所述第一防尘玻璃(44)后端设有发射端透镜(45),所述第一防尘玻璃(44)与所述发射端透镜(45)之间留有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co/vi事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器(4)的尾部设有发射电路板(46),所述发射电路板(46)的一侧与所述pcb主控板(8)电连接,所述发射电路板(4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激光二极管(47),所述激光二极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朱宇,赵亚亭,徐先昌,杜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曼德克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