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的,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
技术介绍
1、在常规设置有斜顶针的模具中,当该模具开模时,普遍利用顶针板推动垂直设置的直顶针和倾斜设置的斜顶针同步推入型腔部内,以达到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并脱离型腔部,在产品脱模时,由于直顶针和倾斜的移动行程(即顶出距离)一样,从而导致产品脱离型腔部后,产品仍然包裹住斜顶针,从而需要利用人工拉动产品与斜顶针分离,导致产品生产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实现在产品脱离型腔部后,产品能够自动与斜顶针分离,以简化产品生产步骤,从而提高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2、所述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包括模板和顶针板,模板设有型腔部,顶针板安装有穿入型腔部的直顶柱,顶针板设有滑孔和弹簧,滑孔内滑动有斜顶基座,弹簧支撑所述斜顶基座,模板设有限制斜顶基座上升的限位部,斜顶基座设有穿入型腔部内斜顶针;
3、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产品在脱模时,顶针板带动直顶柱上升,此时,斜顶基座上的斜顶针也随之同步上升,以使直顶柱和斜顶针同时进入型腔部内,从而将产品顶出并脱离型腔部,此后,顶针板持续带动直顶柱上升,而限位部则阻止斜顶基座上的斜顶针上升,此时,直顶柱单独地推动产品上升与斜顶针分离,因此,使产品在脱离型腔部后,无需利用人工拉动产品,产品即可能够自动与斜顶针分离,从而以简化产品生产步骤,提高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4、为了进一步优化以上技术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选与以下一个或多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斜顶基座穿过滑孔,斜顶基座的底端设有位于顶针板下方的支撑部,顶针板底部安装有托载支撑部的托载部,弹簧位于托载部与斜顶基座之间;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以在限位部则阻止斜顶基座上升时,能够避免斜顶基座在滑孔内出现卡位。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弹簧位于托载部与斜顶基座之间时,在顶针板带动直顶柱上升时,顶针板通过弹簧推动斜顶基座同步上升,以使直顶柱和斜顶针同时进入型腔部内,从而将产品顶出并脱离型腔部,此后,顶针板持续上升,而限位部则阻止斜顶基座上的斜顶针上升,支撑部将弹簧下压至支撑部,使直顶柱单独上升推动产品与斜顶针分离。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托载部设有穿过支撑部的导向柱;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以使支撑部下压弹簧时能够直线运动,从而避免支撑部出现移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板设有用于限制斜顶针倾斜度的倾斜孔,斜顶针穿过倾斜孔进入型腔部,斜顶针与斜顶基座轴承连接;根据所述技术方案,无需在型腔部开设给予斜顶针垂直升降运动的开口,从而避免成型产品上出现多余的部位。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型腔部中,位于斜顶针倾斜方向的侧壁设有产品顶出让位部;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以在直顶柱推动产品与斜顶针分离时,避免型腔部位的侧壁阻挡产品倾斜移动而导致无法脱模或无法与斜顶针分离。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还包括固定于顶针板下方并与支撑部配合的底板;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以在模具合模后,支撑部与底板相贴,从而实现对斜顶针进行支撑和定位。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设有可让支撑部进入的让位槽;根据所述技术方案,以在模具合模后,使支撑部能够进入让位槽,从而使底板能够同时给予顶针板支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包括模板(1)和顶针板(2),所述模板(1)设有型腔部(12),所述顶针板(2)安装有穿入所述型腔部(12)的直顶柱(2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2)设有滑孔(22)和弹簧(25),所述滑孔(22)内滑动有斜顶基座(3),所述弹簧(25)支撑所述斜顶基座(3),所述模板(1)设有限制所述斜顶基座(3)上升的限位部(14),所述斜顶基座(3)设有穿入所述型腔部(12)内斜顶针(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基座(3)穿过所述滑孔(22),所述斜顶基座(3)的底端设有位于所述顶针板(2)下方的支撑部(31),所述顶针板(2)底部安装有托载所述支撑部(31)的托载部(23),所述弹簧(25)位于所述托载部(23)与所述斜顶基座(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托载部(23)穿过所述支撑部(31)的导向柱(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斜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部(12)位于所述斜顶针(32)倾斜方向的侧壁设有产品顶出让位部(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针板(2)下方并与所述支撑部(31)配合的底板(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设有可让所述支撑部(31)进入的让位槽(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包括模板(1)和顶针板(2),所述模板(1)设有型腔部(12),所述顶针板(2)安装有穿入所述型腔部(12)的直顶柱(2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2)设有滑孔(22)和弹簧(25),所述滑孔(22)内滑动有斜顶基座(3),所述弹簧(25)支撑所述斜顶基座(3),所述模板(1)设有限制所述斜顶基座(3)上升的限位部(14),所述斜顶基座(3)设有穿入所述型腔部(12)内斜顶针(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出距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基座(3)穿过所述滑孔(22),所述斜顶基座(3)的底端设有位于所述顶针板(2)下方的支撑部(31),所述顶针板(2)底部安装有托载所述支撑部(31)的托载部(23),所述弹簧(25)位于所述托载部(23)与所述斜顶基座(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斜顶针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周明,蒋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朗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