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铜复合集流体、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915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铜复合集流体、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本申请提供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锂铜复合预锂层和有机高分子层,该锂铜复合预锂层设置于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侧或两侧,其中,锂铜复合预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锂铜复合层和富锂层,锂铜复合层设置于有机高分子层和富锂层之间,锂铜复合层包括多孔铜箔和填充在多孔铜箔孔隙中的含锂颗粒,且富锂层和含锂颗粒的材料相同。本申请提供的锂铜复合集流体,采用锂铜复合预锂层作为预锂剂,不仅能够对负极进行精确补锂,而且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子通路,提高预锂剂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铜复合集流体、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清洁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有5-10%的首次不可逆锂损失,而对于高容量负极材料,首次锂损失甚至更高(硅的不可逆容量损失达15-35%)。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究了预锂化。对电极材料进行补锂,抵消形式sei膜造成的不可逆锂损失,以提高电池的总容量和能量密度。稳定的sei膜是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且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sei膜的形成与破坏会持续不断地消耗锂离子,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循环寿命短。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预锂化。

2、市场对高端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正在扩大,更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的追求驱使着动力电池厂商应用新技术,不断向业内“天花板”发起挑战。预锂化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产品优势或成电池企业争夺供应链话语权的新发力点。预锂化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前景广。由于预锂化方向十分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铜复合集流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锂铜复合预锂层和有机高分子层,所述锂铜复合预锂层设置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所述锂铜复合预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铜锂复合层和富锂层,所述铜锂复合层设置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和所述富锂层之间,所述铜锂复合层包括多孔铜箔和填充在所述多孔铜箔的孔隙中的含锂颗粒;且所述富锂层和所述含锂颗粒的材料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颗粒包括锂合金颗粒和/或惰性锂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铜箔的平均孔径为20-200μm,进一步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铜复合集流体包括层叠设置的锂铜复合预锂层和有机高分子层,所述锂铜复合预锂层设置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一侧或两侧,其中,所述锂铜复合预锂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铜锂复合层和富锂层,所述铜锂复合层设置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和所述富锂层之间,所述铜锂复合层包括多孔铜箔和填充在所述多孔铜箔的孔隙中的含锂颗粒;且所述富锂层和所述含锂颗粒的材料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颗粒包括锂合金颗粒和/或惰性锂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铜箔的平均孔径为20-200μm,进一步优选为60-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高分子层的厚度为1-10μm,优选为3-6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铜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辉李圆圆谢强胜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