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雾化吸氧机。
技术介绍
1、雾化吸氧机是一种结合了超声波震荡和氧气的吸入装置,它可以将氧气和药物混合后,通过面罩或者导管吸入到肺部深处,从而对呼吸系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保健。
2、中国专利文献cn211561482u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便携式吸氧罩,该专利通过设置氧气罐和雾化器,实现同时吸收雾化气体和氧气。然而,该装置只能间歇性释放雾化气体,用户无法准确的控制雾化气体与氧气混合气体中的雾化气体含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吸氧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吸氧机,包括机体和氧气瓶,所述机体的内底壁固定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机体分为吸氧区和雾化区,吸氧区内固定设有所述氧气瓶,所述氧气瓶固定连通有且贯穿所述机体顶壁的第一出气管,雾化区内固定设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固定设于所述雾化器顶端的储液仓;
3、所述储液仓的内底壁固定设有超声波发射器,所述储液仓的顶端固定连通有且贯穿所述机体顶壁的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之间且位于所述机体内设有软管,所述软管通过三通管与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固定连通,所述软管上固定设有流量调节结构,所述软管上且位于所述流量调节结构的右侧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数字显示屏位于所述机体外,所述第二出气管上且位于三通管下方固定设有单向阀。
4
5、可选的,所述储液仓的右侧壁顶部固定连通有贯穿所述机体的进液管,所述储液仓的右侧壁底部固定连通有贯穿所述机体的出液管。
6、可选的,所述氧气瓶上设有可远程控制的电动阀门,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所述机体的端部均固定设有调节阀,所述出液管远离所述机体的端部固定设有截止阀。
7、可选的,所述机体的左侧壁顶端与所述机体铰接,所述机体的左侧壁底端与所述机体磁性相吸。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选择性通氧气、通雾化气体和通氧气和雾化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同时用户通过旋转螺纹杆控制压块对软管的挤压程度,间接控制氧气与雾化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进而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设置单向阀使氧气不能回流到储液仓,避免液体产生气泡飞溅至第二出气管内引发用户不适,安全可靠,通过设置超声波发射器便于清洗储液仓内的药液,减少人力消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吸氧机,包括机体(1)和氧气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底壁固定设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机体(1)分为吸氧区和雾化区,吸氧区内固定设有所述氧气瓶(3),所述氧气瓶(3)固定连通有且贯穿所述机体(1)顶壁的第一出气管(7),雾化区内固定设有雾化装置(4),所述雾化装置(4)包括雾化器(6)和固定设于所述雾化器(6)顶端的储液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结构(11)包括螺纹杆(15),压块(16)和定位块(18),所述螺纹杆(15)螺纹贯穿所述机体(1)的顶壁,所述压块(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螺纹杆(15)和所述软管(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8)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软管(9)和所述分隔板(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仓(5)的右侧壁顶部固定连通有贯穿所述机体(1)的进液管(13),所述储液仓(5)的右侧壁底部固定连通有贯穿所述机体(1)的出液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吸氧机,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左侧壁顶端与所述机体(1)铰接,所述机体(1)的左侧壁底端与所述机体(1)磁性相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吸氧机,包括机体(1)和氧气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底壁固定设有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所述机体(1)分为吸氧区和雾化区,吸氧区内固定设有所述氧气瓶(3),所述氧气瓶(3)固定连通有且贯穿所述机体(1)顶壁的第一出气管(7),雾化区内固定设有雾化装置(4),所述雾化装置(4)包括雾化器(6)和固定设于所述雾化器(6)顶端的储液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结构(11)包括螺纹杆(15),压块(16)和定位块(18),所述螺纹杆(15)螺纹贯穿所述机体(1)的顶壁,所述压块(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螺纹杆(15)和所述软管(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8)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