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发热体、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4902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发热体、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电磁发热体,包括管状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一端的底壁,所述管状侧壁和所述底壁界定有一雾化腔,所述管状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容器以及设置于容器内的雾化介质和电磁发热体。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制品以及与气溶胶生成制品配接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与电磁发热体耦合的感应线圈。在加热时,雾化腔中的雾化介质能够通过通孔流出从而与电磁发热体的外壁接触,增大了雾化介质与电磁发热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快速出烟,且烟雾量提升,另外,还能减少雾化介质加热后的炸液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磁发热体、气溶胶生成制品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介绍

1、气溶胶生成系统是指将存储的雾化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系统。可雾化的雾化介质一般包括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2、对于具有液体、凝胶或膏体形态的雾化介质,一般采用锅状发热体来盛装并进行加热。雾化介质与锅状发热体的内表面接触,锅状发热体发热后将热量传递给雾化介质,进而加热锅状发热体中的雾化介质。然而,锅状发热体内的雾化介质需要一定的升温时间,因而在抽吸之初,雾化介质不能即刻出烟,出烟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磁发热体以及具有该电磁发热体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和气溶胶生成系统。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磁发热体,包括管状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一端的底壁,所述管状侧壁和所述底壁界定有一雾化腔,所述管状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侧壁(121)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121)的轴向一端的底壁(122),所述管状侧壁(121)和所述底壁(122)界定有一雾化腔(120),所述管状侧壁(121)和/或所述底壁(122)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120)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3)设置于所述底壁(122)上,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21)的表面粗糙度的范围为Ra0.05~Ra25,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侧壁(121)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121)的轴向一端的底壁(122),所述管状侧壁(121)和所述底壁(122)界定有一雾化腔(120),所述管状侧壁(121)和/或所述底壁(122)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120)与外界相连通的通孔(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3)设置于所述底壁(122)上,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21)的表面粗糙度的范围为ra0.05~ra25,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12)的表面粗糙度的范围为ra0.05~ra6.3,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21)的外壁面包括多个凸面(1215)和多个凹面(1216),所述多个凸面(1215)和所述多个凹面(1216)均沿所述管状侧壁(121)的轴向延伸且在所述管状侧壁(121)的周向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21)设有向外凸出的多个定位脚(126),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滔文王帅皮硕伟袁卿卿周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