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驾驶,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产生新的机会与挑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持续发展不断推动着供给与需求循环增长,网联化、共享化的飞速进步也逐渐铺开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宏伟蓝图,其中自动驾驶顺应时代浪潮。而感知作为自动驾驶极其重要的上游条件之一,也顺势得到飞速的发展,但与“无人监督”级别的自动驾驶任存在一定差距,感知的鲁棒性、准确性、时效性未能达到高级别自动驾驶需求正是导致差距的关键原因之一。
2、现阶段在单车感知的基础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多样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布置、高效的技术路线层出不穷,但单车感知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感知范围有限,且存在视野遮挡、传感器特定环境失效等无法避免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应对此类场合,车端需要不同视角、不同区域的智能感知体,比如路端智能感知体、他车智能感知体与自车进行协同感知。
3、协同感知的本质是不同智能感知体的融合感知,融合感知主流的技术方案是特征级融合,该方案存在不同智能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协同置信度融合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宁启立,李浩宇,卢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