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康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792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6: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康复架,涉及到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立杆,两个所述立杆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两个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下侧的相反一方均固定连接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相对一面均啮合连接有齿环,两个所述齿环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丝杆。本技术避免了单一固定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需求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胖瘦的身材进行调整,避免一些过胖患者使用时由于空间狭小重新购买新设备,同时也避免了患者瘦小使用时不稳定,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大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康复架


技术介绍

1、康复诊疗类器械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用于失能者(临时或永久)进行功能诊断与评定、症状缓解或功能恢复的器械,包括康复诊断与评价器械、运动康复训练类器械、物理因子治疗器械、作业治疗器械以及结构、功能代偿类器械等,这类器械大多在医疗、康复机构安装或使用,或在医疗、康复机构指导下使用,康复架辅助医生帮助患者康复治疗,康复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患者行走或站立,帮助患者康复,进而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2、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辅助康复架”,其公开(公告)号为“cn213157498u”,该专利主要通过底板的安装,提高其稳定性,通过将调节管向上提起,然后将螺栓螺装旋进支撑管中,方便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整,通过患者站在底板的一端,同时患者在站防护架内,然后患者推动防护架,防护架通过底端滚轮的滚动产生移动,在防护患者的同时增加了稳定性,将放置板通过弹簧的伸缩向一侧挤压,然后支腿掉出放置板,支腿的滑出带动活动组件的滑动,然后将固定杆旋进活动组件中,对活动组件进行固定,从而对支腿和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康复架,包括两个立杆(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立杆(1)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2),两个所述第一空腔(2)内壁下侧的相反一方均固定连接有电机(3),两个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4),两个所述齿轮(4)的相对一面均啮合连接有齿环(5),两个所述齿环(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6),两个所述传动杆(6)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丝杆(7),两个所述丝杆(7)杆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8),两个所述立杆(1)的顶面均开设有移动槽(9),两个所述移动槽(9)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两个相应所述限位槽(10)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两个所述立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康复架,包括两个立杆(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立杆(1)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2),两个所述第一空腔(2)内壁下侧的相反一方均固定连接有电机(3),两个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4),两个所述齿轮(4)的相对一面均啮合连接有齿环(5),两个所述齿环(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杆(6),两个所述传动杆(6)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丝杆(7),两个所述丝杆(7)杆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8),两个所述立杆(1)的顶面均开设有移动槽(9),两个所述移动槽(9)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两个相应所述限位槽(10)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两个所述立杆(1)杆壁的相对一面共同设有第一横杆(12),所述第一横杆(1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13),所述第二空腔(13)的内壁设有移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蜗杆(14),所述蜗杆(14)的前端与第二空腔(13)内壁前侧的下方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4)的上端啮合连接有蜗轮(15),所述蜗轮(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双向丝杆(16),所述双向丝杆(16)杆壁的左右两方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17),所述第一横杆(12)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8),两个所述立杆(1)杆壁的相对一面位于第一横杆(12)杆壁的上下两方和两个螺纹套筒(8)筒壁的相对一面共同设有相同的第二横杆(19),多个所述第二横杆(19)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20),两个相应所述放置槽(20)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杆(21),多个所述放置槽(20)的内壁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2),两个相应所述滑槽(22)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康复架,其特征在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红任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