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74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荧光染料溶于水作为内相,将丝素蛋白溶于水作为中相,将油类和表面活性剂溶于醇类溶剂作为外相,将醇类与水混合作为收集液;将内相、中相和外相分别泵入微流控芯片,内相和中相接触后以层流的方式进入外相,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微球成型,并通过外相中的醇类溶剂诱导中相中的丝素蛋白结构转变固化,进入收集液进一步固化得到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相微流控技术制备W/W/O型核壳结构的丝蛋白荧光微球,效率高、均匀度高,核壳结构微球荧光更长久和稳定,且核层和壳层成分安全,制备过程中的溶液为水或低毒性、易挥发的醇类,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微球,具体涉及一种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荧光微球受到外界能量刺激可以激发出荧光,这种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检测成像和防伪检测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应用,其中,应用于药物防伪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药品内部或片剂表面对药品本身进行标记,将是打击假药的一大进步。由于涉及到吞服和体内使用,因此对于此类应用的荧光微球要求具有可食用性。一般来说,常用的可食用微球基体材料包括聚合物、脂质、天然高分子等生物材料。丝素蛋白(sf)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免疫原性低,目前已被批准用于广泛的食品应用,并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部分有机荧光染料已被证明对人体是安全的,常在药物和医疗中使用,包括荧光素及其衍生物、花青类染料等。因此,认为以sf为基体,以可食用荧光染料为荧光来源,是制备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良好选择。

2、微流控技术以其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高灵敏度、易于操作等优点,在生物、医药、环境、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微流控方法已经流行于生成单相或多相液滴,例如w/o/w(水/油/水),o/o/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相中的醇类溶剂和收集液中的醇类相互独立的选自甲醇和/或乙醇,所述外相中醇类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所述收集液中醇类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相中丝素蛋白的质量浓度为5%-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相中油类为油酸、甘油、棕榈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相中的醇类溶剂和收集液中的醇类相互独立的选自甲醇和/或乙醇,所述外相中醇类溶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所述收集液中醇类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相中丝素蛋白的质量浓度为5%-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相中油类为油酸、甘油、棕榈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相中表面活性剂为司盘80和/或硬脂酰乳酰乳酸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可食用丝蛋白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相中荧光染料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荧光素钠、亚甲基蓝、吲哚菁绿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紫仪孟凯张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