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生产,具体为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
技术介绍
1、医用编织导丝是一种用于医疗器械中的柔性导管或导丝,通常用于介入治疗、血管手术、心脏病学、神经放射学等领域,它通过导管或其他微创方式引导到特定的体内位置,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操作或引导其他医疗设备进入目标区域,这种导丝的核心特点是其由金属丝或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抗扭曲性和机械强度,能够在复杂的血管或其他管道中顺利通过。编织结构增强了导丝的传力性能,使其在弯曲、扭转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足够的支撑力和操作的灵活性,医用编织导丝在生产完成后,通常会使用绕线盘对其进行缠绕,以方便手术过程中切断取出使用。
2、市面上常见的医用编织导丝在缠绕过程中,出线点的位置和绕线盘是固定,在缠绕在绕线盘上的编织导丝厚度上升后,出线点与绕线盘之间的编织导丝受到的拉力会增强,这极易造成编织导丝发生崩断,此外编织导丝缠绕在绕线盘上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缝隙,这会造成不同层的编织导丝出现错位,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打结缠绕的情况。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包括基座、入线组件和调位组件,所述基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往复丝杆,且往复丝杆的外端设置有入
4、进一步的,所述入线组件包括滑动座、电控推座、对接座、第一环座、第二环座、通线槽、吹风机、排气槽、安置槽、第一驱动轮、出线环座、第二驱动轮和对接滑槽,所述滑动座的顶部外端设置有电控推座,且电控推座的输出端设置有对接座,所述对接座的内侧衔接有第一环座,且第一环座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环座,所述第二环座的内侧开设有通线槽,且第二环座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吹风机,所述第二环座的底部内侧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第一环座的内侧开设有安置槽,所述通线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环座的前端设置有出线环座,且出线环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所述对接座的顶部外侧连接有对接滑槽。
5、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座通过往复丝杆进行位移,所述电控推座带动对接座进行位移。
6、进一步的,所述通线槽与安置槽相连通,且安置槽与排气槽相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衔接杆体、对接滑座、拉力感应器和对接杆,所述衔接杆体的外端衔接有对接滑座,且对接滑座的外端套接有对接杆,所述对接滑座与对接杆之间设置有拉力感应器。
8、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滑座与对接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对接杆与伸缩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带动电控推杆和卡接座旋转,且电控推杆带动卡接座推出与绕线盘卡合。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通过电磁铁与贴合弧座电磁吸附衔接,且第一弹簧与移动座弹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弧座的外轮廓与绕线盘的外轮廓相贴合,且贴合弧座的弧度与移动座的弧度相同。
12、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通过第二弹簧与基台弹性连接,且伸缩杆收缩带动对接杆拉伸拉力感应器。
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专利技术入线组件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使第一驱动轮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轮的转速,能使编织导丝在安置槽内暂存,在编织导丝缠绕在绕线盘表面时,随着编织导丝的缠绕厚度增加,会导致从出线环座处移出至绕线盘之间的编织导丝会越来越紧绷,这极易造成编织导丝的崩断,因较长段的编织导丝在安置槽内暂存,当设备出现上述情况导致编织导丝拉力过大时,拉力能透过第一驱动轮传递至在安置槽内暂存的编织导丝上,被拉动的编织导丝会因拉力作用提升第一驱动轮转速移出出线环座,这能极大的降低编织导丝在缠绕过程中出现崩断的情况,此外编织导丝在安置槽内暂存时,通过吹风机工作,能使高速气流进入至通线槽内部,因通线槽与安置槽连通,而安置槽与排气槽连通,通过该设计,能使设备对暂存在安置槽内的编织导丝进行清洁,这能避免编织导丝在缠绕过程中将杂物一同缠绕在绕线盘上。
15、2、本专利技术贴合弧座能与绕线盘的外表面进行贴合,而在绕线盘表面缠绕上编织导丝后,贴合弧座会与编织导丝相贴合,当编织导丝在绕线盘上缠绕的厚度提升后,贴合弧座会挤压后端的伸缩杆,这使得伸缩杆能挤压第二弹簧并缩入至基台的内部,这使得贴合弧座能始终与编织导丝贴合,而伸缩杆在位移的过程中会带动对接杆同步位移,这使得对接杆能拉伸与衔接杆体之间的拉力感应器,拉力感应器被拉伸后,其拉力数值会增大,此时通过电控推座带动对接座位移,能使对接滑槽向着支撑座的方向进行位移,这使得拉力感应器的拉力数值能始终处于正常值,通过该设计,亦可有效避免编织导丝在缠绕过厚时发生绷断的情况,这使得编织导丝的缠绕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而对接座随滑动座往复位移的过程中,对接滑座能在对接滑槽内位移,这能避免入线组件与对接组件之间出现位置干涉。
16、3、本专利技术移动座的外表面与贴合弧座的外表面相齐平,这使得移动座亦可与编织导丝进行贴合,在编织导丝缠绕的过程中,通过使移动座单侧的电磁铁得电,电磁铁得电后能带动贴合弧座挤压第一弹簧与贴合弧座内壁贴合,而编织导丝同为金属材质,这使得编织导丝会被电磁铁吸附同步位移,而电磁铁失电后,移动座会因第一弹簧的回弹力进行复位,而此时因电磁铁处于失电状态,故而不会带动编织导丝位移,通过往复该操作,能使编织导丝紧密的缠绕在绕线盘上,这能避免编织导丝缠绕过程中间距过大导致错层和打结,影响后续使用的情况,因电磁铁在移动座的内部两侧均匀设计,这使得设备能适应编织导丝在绕线盘往复缠绕的移动逻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入线组件(3)和调位组件(6),所述基座(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往复丝杆(2),且往复丝杆(2)的外端设置有入线组件(3),所述入线组件(3)的内部安置有编织导丝(4),且入线组件(3)的顶端连接有对接组件(5),且对接组件(5)的末端连接有调位组件(6),所述调位组件(6)包括伸缩杆(601)、贴合弧座(602)、移动座(603)、第一弹簧(604)、电磁铁(605)、第二弹簧(606)和基台(607),所述伸缩杆(601)的前端安置有贴合弧座(602),且贴合弧座(602)的内部中端设置有移动座(603),所述移动座(603)与贴合弧座(6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04),且移动座(603)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电磁铁(605),所述伸缩杆(601)的后部外端设置有基台(607),且基台(607)与伸缩杆(601)之间设置有基台(607),所述基台(607)的外端连接有支撑座(7),且支撑座(7)的外端设置有电机(8),且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控推杆(9),所述电控推杆(9)的输出端设置有卡接座(10),且卡接座(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组件(3)包括滑动座(301)、电控推座(302)、对接座(303)、第一环座(304)、第二环座(305)、通线槽(306)、吹风机(307)、排气槽(308)、安置槽(309)、第一驱动轮(310)、出线环座(311)、第二驱动轮(312)和对接滑槽(313),所述滑动座(301)的顶部外端设置有电控推座(302),且电控推座(302)的输出端设置有对接座(303),所述对接座(303)的内侧衔接有第一环座(304),且第一环座(304)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环座(305),所述第二环座(305)的内侧开设有通线槽(306),且第二环座(305)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吹风机(307),所述第二环座(305)的底部内侧开设有排气槽(308),所述第一环座(304)的内侧开设有安置槽(309),所述通线槽(3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轮(310),所述第一环座(304)的前端设置有出线环座(311),且出线环座(3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轮(312),所述对接座(303)的顶部外侧连接有对接滑槽(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301)通过往复丝杆(2)进行位移,所述电控推座(302)带动对接座(303)进行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槽(306)与安置槽(309)相连通,且安置槽(309)与排气槽(308)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组件(5)包括衔接杆体(501)、对接滑座(502)、拉力感应器(503)和对接杆(504),所述衔接杆体(501)的外端衔接有对接滑座(502),且对接滑座(502)的外端套接有对接杆(504),所述对接滑座(502)与对接杆(504)之间设置有拉力感应器(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滑座(502)与对接滑槽(313)滑动连接,所述对接杆(504)与伸缩杆(60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8)带动电控推杆(9)和卡接座(10)旋转,且电控推杆(9)带动卡接座(10)推出与绕线盘(11)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603)通过电磁铁(605)与贴合弧座(602)电磁吸附衔接,且第一弹簧(604)与移动座(603)弹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弧座(602)的外轮廓与绕线盘(11)的外轮廓相贴合,且贴合弧座(602)的弧度与移动座(603)的弧度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601)通过第二弹簧(606)与基台(607)弹性连接,且伸缩杆(601)收缩带动对接杆(504)拉伸拉力感应器(503)。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入线组件(3)和调位组件(6),所述基座(1)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往复丝杆(2),且往复丝杆(2)的外端设置有入线组件(3),所述入线组件(3)的内部安置有编织导丝(4),且入线组件(3)的顶端连接有对接组件(5),且对接组件(5)的末端连接有调位组件(6),所述调位组件(6)包括伸缩杆(601)、贴合弧座(602)、移动座(603)、第一弹簧(604)、电磁铁(605)、第二弹簧(606)和基台(607),所述伸缩杆(601)的前端安置有贴合弧座(602),且贴合弧座(602)的内部中端设置有移动座(603),所述移动座(603)与贴合弧座(6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04),且移动座(603)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电磁铁(605),所述伸缩杆(601)的后部外端设置有基台(607),且基台(607)与伸缩杆(601)之间设置有基台(607),所述基台(607)的外端连接有支撑座(7),且支撑座(7)的外端设置有电机(8),且电机(8)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控推杆(9),所述电控推杆(9)的输出端设置有卡接座(10),且卡接座(10)的外端设置有绕线盘(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医用编织导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组件(3)包括滑动座(301)、电控推座(302)、对接座(303)、第一环座(304)、第二环座(305)、通线槽(306)、吹风机(307)、排气槽(308)、安置槽(309)、第一驱动轮(310)、出线环座(311)、第二驱动轮(312)和对接滑槽(313),所述滑动座(301)的顶部外端设置有电控推座(302),且电控推座(302)的输出端设置有对接座(303),所述对接座(303)的内侧衔接有第一环座(304),且第一环座(304)的后端设置有第二环座(305),所述第二环座(305)的内侧开设有通线槽(306),且第二环座(305)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吹风机(307),所述第二环座(305)的底部内侧开设有排气槽(308),所述第一环座(304)的内侧开设有安置槽(309),所述通线槽(3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年丰,许雷,唐万里,仇尊波,韩长江,韩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