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及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667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加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及液体加热器,该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包括壳体和涡流组件,壳体开设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两个节流通道和主流道,涡流组件包括多个涡流发生器,多个涡流发生器呈矩阵交错分布于主流道,液体由进水流道流入节流通道,经过节流通道流至主流道,主流道内的液体在涡流组件的作用下形成强湍流,连续的涡旋结构加强了主流道内液体的混合,产生的流阻较小,能够提升液体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提升加热器的换热效率,主流道内加热后的液体经过节流通道流至出水流道,最终从出水流道的出水口流出,节流通道内各处的液体速度梯度极小,流速均匀,使得液体均匀分配进入主流道,从而使得液体加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器,尤其涉及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及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体加热器作为热管理系统的辅助加热设备,通过加热冷却液为乘员舱或者电池包提供热量。液体加热器的厚膜加热式为在不锈钢基板上丝网印刷绝缘膜层、加热电阻膜、导电介质膜层和绝缘膜层,通过基板对水道侧冷却液进行加热。

2、现有的高压电液体加热器在s型流道中增加多种数量的导流板等结构来增强换热能力,但该种流道结构具有较大的流阻的缺点,加热器的换热效果较差,并且,流道中存在液体滞止区和回流区,流速不均匀,均温性差。

3、因此,亟需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及液体加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及液体加热器,解决了流道的流阻大、换热效果差以及流速不均匀的问题。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连通于位于所述主流道(5)的进水端一侧的所述节流通道(4),且所述通孔(7)靠近所述进水流道(2)的进水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设置于所述主流道(5)的出水端一侧的所述节流通道(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导流板(11),沿...

【技术特征摘要】

1.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开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连通于位于所述主流道(5)的进水端一侧的所述节流通道(4),且所述通孔(7)靠近所述进水流道(2)的进水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设置于所述主流道(5)的出水端一侧的所述节流通道(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导流板(11),沿所述进水流道(2)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导流板(11)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流道(5)的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器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5)靠近所述进水端的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主流道(5)的端面具有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2)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锋姚春晓林耿植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