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4659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3:02
本申请涉及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包括:药物颗粒、包覆于所述药物颗粒表面的包覆层,以及接枝于所述包覆层表面的聚多巴胺;所述包覆层的组成包括外消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所述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能够附着在圆窗龛上,达到靶向定点给药的目的,同时能够全降解,避免对耳朵的二次伤害,且生物相容性好、载药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药物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前庭疾病引起的内耳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噪声等因素使得内耳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对基数庞大的内耳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口服药物、静脉或动脉注射等全身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耳蜗血管纹中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的存在,限制了药物传递到内耳组织中。

2、为了克服全身给药带来的生物利用率低和全身毒副作用强的问题,近年来圆窗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圆窗给药的机理是将药物直接穿过圆窗龛进入内耳,由于内耳中淋巴液的不断循环流动,使得药物在整个耳蜗内扩散分布。

3、例如有方法提供了一种内耳给药装置,其给药部件上包含有治疗药物的药物洗脱聚合物材料,能够按照有效量随时间释放到患者内耳中,治疗内耳疾病;还有方法提供一种持续的内耳给药装置,通过佩戴该种装置可以实现内耳部位的连续给药。但是这两种给药装置都存在佩戴时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修饰有羧基,所述聚多巴胺经所述羧基接枝于所述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消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如下特征(1)~(2)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具有如下特征(1)~(3)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修饰有羧基,所述聚多巴胺经所述羧基接枝于所述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消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如下特征(1)~(2)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具有如下特征(1)~(3)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接枝聚多巴胺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接枝聚多巴胺具有如下特征(1)~(2)中的一种或两种: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聚多巴胺/共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搅拌的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楠戴雯婕张立争陈政伟李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道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