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芯片、培养方法、血管模型及模型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4570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芯片、培养方法、血管模型及模型应用,包括主体、多孔膜;主体设置有培养舱室、压合板、接入口和接出口;接入口和培养舱室之间设置有流入流道,流入流道包括除气泡流道;培养舱室和接出口之间设置有流出流道;血管培养单元位于培养舱室内,包括血管支架和支架固定件,血管支架通过支架固定件进行可拆卸设置,使接入口、流入流道、血管支架、流出流道及接出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对血管模型进行动态培养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在高冲击力、高压力的等物理环境下,保证密封性能和连接强度;同时这样的结构具有非常高效率的除气泡功能,大大提高了培养出的血管模型的均一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组织工程,具体涉及一种血管芯片、培养方法、血管模型及模型应用


技术介绍

1、器官芯片中的培养单元可以模拟人体内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在疾病药物的响应、组织功能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等研究中具有较大优势。

2、血管是生物体内输送养分和代谢杂质的重要组织,在体外建立人工血管模型,有利于分析血管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然而由于血管及人工血管的自身不稳定性,对血管芯片安全性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限制了人工血管模型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血管芯片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血管芯片,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培养舱室和压合板;所述主体设置有接入口和接出口;所述接入口和所述培养舱室之间设置有流入流道,所述流入流道包括除气泡流道,所述除气泡流道用以去除流经流入流道的第一流体内的气泡;所述培养舱室和所述接出口之间设置有流出流道;

4、多孔膜,所述主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件包括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血管支架的一侧进行连通,同时将所述血管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进行连通,以使培养过程中,流体从所述第一连通口流经血管内壁,并从所述第二连通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包括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盖板与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置有与所述培养槽连通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件包括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血管支架的一侧进行连通,同时将所述血管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进行连通,以使培养过程中,流体从所述第一连通口流经血管内壁,并从所述第二连通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包括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盖板与密封膜,所述密封膜上设置有与所述培养槽连通的加样孔,用于向所述培养槽内加入流体,所述密封盖板将所述密封膜限位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上,使所述培养槽形成密封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培养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血管培养单元的血管支架依次首尾连通,且首个所述培养单元的血管支架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尾个所述培养单元的血管支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血管培养单元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相邻的所述血管培养单元之间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接入口至所述培养舱室的方向曲折延伸,且所述凹槽至少包括一个转折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管芯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忠泽陈早早欧阳珺王妍李莹辉王春艳谭映军张陆曲丽娜巩陶婉朱建峰左志强查韶辉葛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