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570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接触部分、推杆组件和磁路部分。接触部分设置于基座,且包括两组动簧部分,每组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动触点单元和静触点单元,动触点单元设于动簧片。接触部分的两个动触点单元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单元对应。两个动簧片的刚度不同;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与两个动簧片连接;磁路部分设于基座,用于驱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沿相反方向移动,以带动两个动簧片彼此靠近或远离,实现静触点单元与动触点单元接触或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推杆组件和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括线圈组件和衔铁组件,线圈组件用于驱动衔铁组件运动,进而衔铁组件通过推杆组件驱动接触部分的触点闭合或断开。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组件通电后产生的磁驱动力的利用率不高,无法针对不同的触点情况作差异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圈组件的磁驱动力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

3、基座;

4、接触部分,设置于所述基座,且包括两组动簧部分,每组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动触点单元和静触点单元,所述动触点单元设于所述动簧片;所述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分处于断开状态下,其中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小于另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触点间隙较小的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耐弧端触点,触点间隙较大的另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载流端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均包括多片叠置的子簧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分处于断开状态下,其中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小于另一组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之间的触点间隙;触点间隙较小的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耐弧端触点,触点间隙较大的另一组所述动触点单元和所述静触点单元定义为载流端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和所述第二动簧片均包括多片叠置的子簧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动触点,所述静触点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静触点,对应的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形成触点组,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所述载流端触点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触点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1组或2组所述触点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弧端触点包括2组所述触点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郑增光李方能钟叔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