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阳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553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上轴承部、下轴承部,上轴承部包括上轴承圈,下轴承部包括下轴承圈,上轴承圈通过弹性支撑结构安装有上轨道环一和上轨道环二,球形滚动体和圆锥形滚动体分别在上轨道环一的凹槽和上轨道环二的凹槽内滚动,球形滚动体安装在下端面小圈板簧上,圆锥形滚动体安装在下端面大圈板簧上,下端面小圈板簧和下端面大圈板簧分别安装在下轴承圈上,利用激光增材制造上轨道环一、上轨道环二、下端面小圈板簧、下端面大圈板簧、上轴承圈和下轴承圈,实现球形滚动体适用轻载高速,而圆锥形滚动体适用低速重载或者载荷突变场合,且能通过减摩耐磨材料减小摩擦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涉及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承。


技术介绍

1、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冶金、建材、动力等传统工业领域,大多数机械零部件的失效是因为轴承的过度摩擦和严重磨损,尤其是在高速、重载、中速中载或载荷突变等服役工况下其摩擦磨损失效更为显著【任彦.我国磨损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新材料产业,2013,12(12):55-58】,摩擦导致大量热量产生与能量消耗,能够显著降低机械零部件的使用精度。轴承表面磨损会导致配合精度降低与材料损失增加,降低机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服役寿命【tribolog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mechanismsof nicr-al2o3-srso4-ag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es at elevatedtemperatures.tribology letters,2013,49(1):281-290;research on the mixing wayand content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wit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轴承部(1)、下轴承部(2),上轴承部(1)包括上轨道环一(102)、上轨道环二(101)、上轴承圈(105),下轴承部包括下端面大圈板簧(201)、下端面小圈板簧(202)、下轴承圈(203),上轴承圈(105)通过弹性支撑结构安装有上轨道环一(102)和上轨道环二(101),下轴承圈(203)内部设有下滚道一与下滚道二,球形滚动体302在上轨道环一(102)下端设置的断面呈圆弧形的环形凹槽内滚动,圆锥形滚动体301在上轨道环二(101)断面呈圆锥台形的环形凹槽内滚动,球形滚动体302安装在下端面小圈板簧(202)的凸起部,圆锥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轴承部(1)、下轴承部(2),上轴承部(1)包括上轨道环一(102)、上轨道环二(101)、上轴承圈(105),下轴承部包括下端面大圈板簧(201)、下端面小圈板簧(202)、下轴承圈(203),上轴承圈(105)通过弹性支撑结构安装有上轨道环一(102)和上轨道环二(101),下轴承圈(203)内部设有下滚道一与下滚道二,球形滚动体302在上轨道环一(102)下端设置的断面呈圆弧形的环形凹槽内滚动,圆锥形滚动体301在上轨道环二(101)断面呈圆锥台形的环形凹槽内滚动,球形滚动体302安装在下端面小圈板簧(202)的凸起部,圆锥形滚动体301安装在下端面大圈板簧(201)的凸起部,下端面小圈板簧(202)下端安装在下轴承圈(203)内侧下滚道一,下端面大圈板簧(201)安装在下轴承圈(203)外侧下滚道二,球形滚动体302与上轨道环一(102)的凹槽贴合,而圆锥形滚动体301与上轨道环二(101)的凹槽存在间隙,下端面小圈板簧的刚度小于下端面大圈板簧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承圈(105)通过弹性支撑结构安装有上轨道环一(102)和上轨道环二(101)的结构为:所述的上轴承圈(105)外侧环形腔内设置有上轨道环二(101),上轨道环二(101)与上轴承圈(105)外侧环形腔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上轴承圈(105)外侧环形腔与上轨道环二(101)之间设置有小圈支撑板簧(104),上轴承圈(105)内侧环形腔内设置有上轨道环一(102),上轨道环一(102)与上轴承圈(105)内侧环形腔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上轴承圈(105)内侧环形腔设置有上轨道环一(102),上轴承圈(105)内侧环形腔与上轨道环一(102)之间设置有大圈支撑板簧(103),小圈支撑板簧(104)刚度小于大圈支撑板簧(103)刚度,下轴承圈(203)的下滚道二安装下端面大圈板簧(201),下轴承圈(203)下滚道一安装下端面小圈板簧(202)。

3.一种柔性自调节自适应润滑结构轴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轨道环一(102)和上轨道环二(101)成分为nitifenb,原子比为49:(40-42):(8-10):1,上轴承圈(105)和下轴承圈(203)材料为nitialb,原子比为49:(41-43):(7-9):1;上轨道环一支撑板簧(104)、上轨道环二支撑板簧(103)、下端面小圈板簧(202)、下端面大圈板簧(201)材料为nicrcota,原子比35:33:(30-31):(1-2),上轴承部(1)的上轨道环一(102)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慷张国庆孙晓红赵卫兵闫春岭李雪晓韩秀武彭家辉张飞志吴超张宗宽史晓亮刘锡尧王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