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4501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涉及混输泵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换热管的设置,能够外部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处理,从而能够对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实时对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工作温度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能够进一步高效快速的对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通过设置传动组件,能够将对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搅拌,从而能够使其受凉均匀,提高其散热效果,通过设置的输送组件,能够实现对混输泵的高压端机械密封、低压端机械密封以及轴承的三条支路进行冷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输泵,特别是一种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混输泵是通过叶轮的旋转使输送的多相介质获得能量。它由若干级压缩单元组成,每个压缩单元包括一个叶轮和一个整流器,当输送介质进入叶轮后,由于叶轮的旋转,介质被加速获得动能,而当加速的介质通过整流器时,速度减小,动能被转化为压能,介质每通过一个单元级,便增加一部分能量。与容积式泵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压力的增加不是由单元级体积的变化所引起,而是由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实现的。

2、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不能实现多路冷却功能,且也不能对冷却液的工作温度进行监测,从而来实时调节冷却速率,从而不能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所述冷却液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冷却液箱(1)的内腔且位于隔板(3)的上方设置有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两端均贯穿至冷却液箱(1)的外部,所述冷却液箱(1)的内腔且位于换热管(4)的管道缝中设置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的底部贯穿至隔板(3)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

2.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所述冷却液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冷却液箱(1)的内腔且位于隔板(3)的上方设置有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两端均贯穿至冷却液箱(1)的外部,所述冷却液箱(1)的内腔且位于换热管(4)的管道缝中设置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的底部贯穿至隔板(3)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组件,所述冷却液箱(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顶部右侧的前端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盖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特超稠油螺旋叶片混输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位于冷却液箱(1)外部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抽水泵和水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煜青史源博郭鑫董萍洋唐漫琪周铭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