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民专利>正文

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461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其技术特征就在于:将用皮革与海绵和金属丝组合而成的弧形的、不能折叠的带体,使其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位靠背右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以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固定连接,其另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左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以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活动连接——便构成了这种便捷舒适,又带有强制型的安全保护带技术装置。该项新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者(包括非驾驶使用者)的使用率;并且它能给我们的道路安全带来积极的辅助作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一种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技术背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这种“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技术。目前,现有的两种安全带技术,其中第一种老式驾驶安全带其在一定条件下虽然能够减小驾驶员上身前倾的距离,但它的松紧度不够合理,其车身在一定速度行驶中急刹车或碰撞时,驾驶员上身的局部还是能够接触到方向盘的,因此它对驾驶员上身前倾距离拦截还是达不到最佳有效的位置的;而且其带体的宽度和厚度也相对过窄薄,因此它在拦截时,前倾者的身体感受是不够舒适的——这样,驾驶员对它的使用率就会受到影响;再有,其第二种“充气组合式机动车驾驶安全带”其在驾驶员前倾时虽然能够使之达到安全舒适的效果,但其应用起来也是不够方便——这样,便影响了驾驶员对它的使用率——使用率低,驾驶员的安全保障系数就会相应降低。因此,以上两种现有技术在对机动车驾驶员等使用者的安全保护及其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对机动车驾驶员安全保护方面显露出来的缺陷和问题,因而提供一种其安全性能更为科学合理、安全程度更高的“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技术。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用皮革与海绵和金属丝组合而成的弧形的、不能折叠的带体,使其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右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固定连接,其另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左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活动连接——便构成了这种即便捷舒适,又带有强制型的安全保护带技术装置。该项技术的优点就在于:这样的带体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它产生的反作用力是缓冲的,而且带体主部本身的材质又是具有弹性的;并且,连接带体两头的金属管受力后也同时产生弹性的反作用力,以达到双重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其带体主部(拦挡带体)向前缓冲的安全距离是受座椅两侧金属管自身的硬度及座椅靠背后连接其两端金属管的布带来有效控制的,以此来达到该技术技术对机动车驾驶员(包括非驾驶使用者)更安全有效地保护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该技术能够给机动车驾驶者(包括非驾驶使用者)提供一种既便捷使用又舒适安全的保护装置;二、由于本技术技术是带有强制性的技术特点,它便能够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者(包括非驾驶使用者)对其安全装置的使用率,以增加驾驶者及非驾驶使用者的安全率;三、它能够给我们的道路安全带来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技术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使用时的左侧面结构平面示意图。图1中,1.拦挡带;2.活动支撑管;3.固定支撑管;4.助力带;5.座椅靠背;6.方向盘;7.座椅垫。图2为本技术非使用时打开状态下的左侧面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中,1.拦挡带;2.活动支撑管;3.固定支撑管;4.助力带;5.座椅靠背;6.方向盘;7.座椅垫。图3为本技术正面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中,1.拦挡带;2.活动支撑管;3.固定支撑管;5.座椅靠背;7.座椅垫;8.调节梁;9.调节连接体;10.调节带;11.活动连接处;12.弹簧;13.拦挡带上边;14.拦挡带下边;15.连接杆;16.座椅后退;17.轨道;18.活动钩卡;19.连接梁。图4为本技术的助力带部分在座椅背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中,2.活动支撑管;3.固定支撑管;4.助力带;20.连接环;21.助力带右半部分;22.助力带左半部分;23.助力带右半部头边;24.助力带左半部头边。图5为本技术拦挡带部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中,8.调节梁;9.调节连接体;10.调节带;13.拦挡带上边;14.拦挡带下边;18活动钩卡;19.连接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显示该技术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拦挡带(1)和支撑管(2、3)及助力带(4)组合而成;(1)是该技术的主体部分,它在使用状态下,与座椅靠背(5)的弧度的中心直距可由25厘米扩展至50厘米,以适应不同体形驾驶员的使用,它(1)与方向盘(6)的直距应保持在20厘米上,以不影响正常的驾驶动作;支撑管(2、3)分别设置在驾驶座椅靠背(5)的左右两侧,其两侧的支撑管(2、3)结构和位置均是等同的。参照图2中,拦挡带(1)在其非使用时打开状态下,其左半部分是与方向盘(6)相接触的,是不能越过方向盘(6)的,因此驾驶员要想驾驶车辆正常行驶就必须正确使用该技术装置——以提高驾驶员的使用率;同时,在其拦挡带(1)打开状态下,它的角度、高度及距离均是适应驾驶员(使用者)出入驾驶室(车内)的。参照图3中,活动支撑管(2)是插入固定支撑管(3)中的,是与其活动相连的;它(2)的高低可以通过(3)来灵活调节——高度可由60厘米至95厘米,可适用不同高度的驾驶员(使用者)的使用——(2)长为60厘米,(3)长为40厘米;(2)的内径为1.5厘米,外径为2厘米;(3)的内径为2.1厘米,外径为2.6厘米——(2)和(3)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以起到对拦挡带的有效支撑,同时其有较强的拉力与适中的弹性(力),从而达到对使用者有效舒适的保护目的;图中(1)是拦挡带右端与座椅靠背右侧的支撑管(2)的连接处,它是固定的,又是可转动的;以便拦挡带体的前后移动;图中(12)是拦挡带体与支撑管(2)连接处的弹簧(上下各一个),它(12)主要是在拦挡带体非使用状态时,使其(1)能够自然贴到方向盘,以达到使驾驶员在行车前必须使用该技术的目的;图中(18)是固定在连接梁(19)上的,它(18)可以灵活打开——使用时该钩卡(18)便可钩卡在座椅背后左侧的活动支撑管(2)上,以稳定拦挡带的位置;图中(3)固定支撑管是通过连接杆(15)来固定在座椅腿-->上(16)的——(3)和(15)与(16)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参照图4,助力带(4)是由左右长度等同的两部分(21和22)组成的——它是用带有尼龙粘锁的软布料构成的,可以打开来调节支撑管(2、3)和拦挡带体的松紧度;更主要还是它(4)能起到辅助支撑管和拦挡带体向后的拉力的——以保障该技术的安全性——它(4)是设置在座椅背后的,它的左右根尾处与支撑管(2)上的连接环(20)固定相连,而它的当中的端头(23和24)则是活动相连的;它(4)的宽度应在10~15厘米间。参照图5,拦挡带上边(13)和拦挡带下边(14),它们的内部均使用的是能够使该拦挡带体在打开时(非使用状态下)保持平直的金属丝材料,并能保障该拦挡带的拦挡力的程度;图中,调节带(10)是用带有尼龙粘锁的耐拉力的软布料制成的;它(10)将两个调节梁(8)活动地连起来,它(10)的长短可以调变;调节梁(8)是用能够支撑该拦挡带体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它是穿透过连接梁(9)并与其(9)活动相连的;该拦挡带体的弧长为75~85厘米,它的宽度为13~15厘米,它的厚度为2~3厘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其技术特征是:将用皮革与海绵和金属丝组合而成的弧形的、不能折叠的带体,使其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右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以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固定连接,其另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左侧下方座椅腿上的可以上下调节的金属管体上部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舒适强制型机动车驾驶安全带,其技术特征是:将用皮革与海绵和金属丝组合而成的弧形的、不能折叠的带体,使其一头与固定在驾驶座椅靠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