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有轨电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399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有轨电车,属于轨道车辆吸能技术领域,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板、防撞机构、第一缓冲机构、移动板组、第二缓冲机构和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于连接板一侧并与防撞机构相连;所述移动板组设于连接板另一侧并平行于连接板同向移动;所述第二缓冲机构设于连接板并与移动板组同侧;所述第三缓冲机构限位防撞机构垂直于连接板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三缓冲机构实现了防撞机构在纵向的缓冲,第一缓冲机构可带动防撞机构在横向上相对连接板移动、移动板组和第二缓冲机构可带动第三缓冲机构在横向上相对连接板移动,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车辆行驶方向斜侧的撞击力,降低车体受到撞击后的横向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有轨电车,属于轨道车辆吸能。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有轨电车碰撞吸能结构是采用带有缓冲机构的防爬器进行缓冲吸能,而这些吸能结构通常是由只具有纵向自由度的导轨加上吸能缓冲装置组成,仅能缓冲来自正碰工况下的载荷,当遇到斜碰时,斜碰载荷的纵向分力靠吸能装置可以吸收,而横向分力将直接传递到车体上,引起车体较大的横向晃动,影响车内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有轨电车,能够有效降低来自车辆行驶方向斜侧的撞击力,降低车体受到撞击后的横向晃动,解决了当前轨道车辆吸能装置不能有效应对斜侧碰撞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

4、连接板;

5、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用于与碰撞面接触;

6、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设于连接板一侧并与防撞机构相连,第一缓冲机构伴随并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包括多个第一缓冲器(301)和滑轨(302);所述滑轨(302)与连接板(1)固接,所述防撞机构(2)通过第一缓冲器(301)与滑轨(302)相连,且所述防撞机构(2)与滑轨(30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器(3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器(301)对称设于滑轨(302)两端;所述滑轨(302)两端弯折形成挡板,所述第一缓冲器(301)活动端与挡板固接,所述第一缓冲器(301)固定端与防撞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3)包括多个第一缓冲器(301)和滑轨(302);所述滑轨(302)与连接板(1)固接,所述防撞机构(2)通过第一缓冲器(301)与滑轨(302)相连,且所述防撞机构(2)与滑轨(30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器(3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器(301)对称设于滑轨(302)两端;所述滑轨(302)两端弯折形成挡板,所述第一缓冲器(301)活动端与挡板固接,所述第一缓冲器(301)固定端与防撞机构(2)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5)包括对称设于连接板(1)的第二缓冲器(501)和设于移动板组(4)上的转接座(502);所述第二缓冲器(501)固定端与连接板(1)相连,所述转接座(502)与第二缓冲器(501)移动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宜房明王潇雨鲍伟兵韦海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