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94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压翻边脱料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下模座包括下模板、顶底垫脚、翻转组件、浮料板和第一弹性件。顶底垫脚设置在下模板的下方,翻转组件设置在下模板的上方,且翻转组件的下端滑动穿过下模板与第一弹性件抵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顶底垫脚抵接。浮料板设置在翻转组件的上端,用于驱动翻转组件翻转。上模座包括上模板、两折弯冲头、天窗入子和第二弹性件。上模板与驱动装置连接,两折弯冲头均连接在上模板的下表面,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在上模板内,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上模板,另一端连接天窗入子,且两折弯冲头分别位于天窗入子的两侧,天窗入子位于浮料板的正上方。更好的控制模具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翻边脱料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


技术介绍

1、冲压,是通过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有许多零部件是通过冲压方式得到的,在冲压生产中经常会需要按照具体的形状需求对产品进行翻边,传统设计受到空间约束较大限制,灵活度及高效性难以兼得,时常会遇到脱料困难和整体冲压结构过于臃肿的问题。

2、传统的模具结构中产品包含成型直角或负角时,多数情况下使用燕尾结构或者斜楔结构辅助完成,但是这类结构占用空间一般较多,在空间相对有限的模具中并不能按照传统来设计。

3、而现有解决方式多数侧重扩大设备尺寸或牺牲方便性与效率追求,因此仍需对导料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造优化,以便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设计受到空间约束较大限制,灵活度及高效性难以兼得的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驱动装置;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板、顶底垫脚、翻转组件、浮料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底垫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所述翻转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上方,且所述翻转组件的下端滑动穿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底垫脚抵接;所述浮料板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翻转组件翻转;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板、两折弯冲头、天窗入子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上模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两所述折弯冲头均连接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驱动装置;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下模座的上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板、顶底垫脚、翻转组件、浮料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底垫脚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下方,所述翻转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的上方,且所述翻转组件的下端滑动穿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底垫脚抵接;所述浮料板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翻转组件翻转;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板、两折弯冲头、天窗入子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上模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两所述折弯冲头均连接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在所述上模板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上模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天窗入子,且两所述折弯冲头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入子的两侧,所述天窗入子位于所述浮料板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极限空间翻边的可旋转脱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浮升杆、两翻转挡块、翻转轴和两定位块;所述浮升杆的上端与所述浮料板连接,所述浮升杆的下端滑动穿过所述下模板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浮升杆沿竖直方向上还设有一腰型孔,所述翻转轴穿过所述腰型孔且与所述浮升杆滑动连接;两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翻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定位块;两所述翻转挡块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轴上,所述下模板上还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国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倬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