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71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盖上方并处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外围的吊接组件、抗震组件、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吊接组件包括多个吊杆以及支撑架,多个吊杆沿着顶盖的周向间隔排布并竖向连接在顶盖上,支撑架连接在多个吊杆的顶部;抗震组件设置在顶盖上方并位于支撑架的下方;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对称地分布在反应堆中心两侧,可翻转地连接在抗震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核电站安装及换料大修期间吊装阶段的重心调平难度和时间,提高吊装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堆顶电缆的分列需求,保证堆顶电缆安全冗余裕量;提高电缆敷设、维修和更换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反应堆,尤其涉及一种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核电站中,反应堆堆顶组件是反应堆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顶盖上方,正常运行时固定在rpv顶盖上,停堆换料时与rpv顶盖及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一并起吊和回放。反应堆堆顶组件的主要功能包括:(a)、在反应堆换料检修期间,与压力容器顶盖一起整体吊装,拆装操作简单、快速;(b)、为crdm提供抗震支承,在地震工况下限制crdm的过度变形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保证其在事故工况下的功能完整性;(c)、为控制棒驱动机构磁轭线圈提供冷却通风的通道,以保证控制棒驱动机构正常工作;(d)、将堆顶区域所有棒控和棒位系统(rgl)电缆、堆芯测量系统(ric)电缆、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kir)电缆引到规定的土建接口处。

2、以上功能中,(a)项主要依靠吊具组件来完成。吊具组件上部与环吊吊钩相连接,下部连接堆顶及顶盖结构,在换料大修期间,发挥吊装功能。(d)项的电缆敷设功能主要依靠堆顶的电缆格架、电缆托架和电缆桥架完成。

3、现有的一种反应堆堆顶组件,采用单侧双层电缆桥架方案,ric测量电缆、rgl测量电缆及kir电缆敷设在上层电缆托架、上层电缆桥上。在上层电缆桥架上ric电缆按a(a组&b组)、b(c组&d组)2列敷设;rgl测量电缆分为四列布置,列间使用不小于10mm厚度隔板分;rgl低压电缆敷设在下层电缆托架、下层电缆桥架上。堆顶吊具组件为三吊杆式结构,吊杆间的角度间距为60°,斜拉至中心吊钩处,吊杆的上u型楔块与吊钩通过销轴连接,吊杆的下u型楔块与星型支架上的环型导轨连接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以上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4、(1)、现有单侧电缆桥架方案,电缆较为集中,数量较多(一般压水堆核电站ric测量电缆数量为10-50根,rgl棒位测量电缆数量为60-90根,rgl棒控低压电缆数量为60-90根,另有2-10根kir电缆),使得桥架整体结构尺寸较大,重量较重。敷设时受限于桥架尺寸,可能需要多层叠放,增加维修更换的难度。且随着核电安全重要性的提升,测量电缆需要承担更多的测量功能,因此新的测量电缆尺寸相对以往电缆尺寸增加,更加增加了电缆桥架的负担。

5、(2)、单侧桥架导致堆顶整体重心不平衡,吊装时,需要进行重心调平,增加操作复杂度和时间。

6、(3)、所有电缆从堆测接管或crdm顶部引出后都需引到同一个方向的电缆桥架上,部分与桥架距离较远的电缆长度较长,且敷设难度较大。

7、(4)、电缆较为集中,没有进行实体分列(ric测量电缆的ab组未分开,cd组未分开;rgl测量电缆虽分列,但仅用隔板在桥架上隔开,距离仍较近),可能存在信号干扰的风险,并难以完全满足火灾等突发情况下的单一故障准则要求(即当厂房一侧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仍有一半的电缆可以使用)。

8、(5)、根据最新的核电站堆芯控制模式要求,ric测量堆顶电缆需要在堆顶电缆桥架上分为四个冗余保护序列敷设,现有的方案受桥架的尺寸限制,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9、(6)、现有上部吊具结构由于吊杆从吊钩向星型支架环型导轨连接块之间呈辐射状布置,占用空间尺寸范围较大。如果电缆桥架尺寸加大(宽度增加),容易在电缆桥架立起时与之发生干涉。且导致堆顶可操作空间较小,不利于开展安装和维修操作。

10、(7)、现有的三吊杆组件结构下,桥架只能布置在两吊杆之间,且由于三吊杆为非轴对称结构,桥架布置位置可选择性较小,如果要增加桥架尺寸或数量,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

11、(8)、原有电缆桥架放平时,仅简单搭放在反应堆水池上,无位移限制措施,地震或其他瞬态工况下电缆桥架会发生位移,甚至带动整个堆顶及反应堆发生震动,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两个电缆桥架分担电缆敷设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盖上方并处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外围的吊接组件、抗震组件、用于电缆敷设的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

3、所述吊接组件包括多个吊杆以及支撑架,多个所述吊杆沿着顶盖的周向间隔排布并竖向连接在顶盖上,所述支撑架连接在多个所述吊杆的顶部;所述抗震组件设置在顶盖上方并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下方;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对称地分布在反应堆中心两侧,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抗震组件上;

4、在反应堆运行时,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放平状态,搭接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在反应堆停堆换料时,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竖起状态。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放平状态时,与水平面夹角为-20°~40°;

6、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竖起状态时,与竖直面夹角为-20°~40°。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1000m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接组件包括四个所述吊杆;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或工字形支撑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二抗震支承组件;

10、所述第一抗震支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之间,将放平状态的所述第一电缆桥架连接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

11、所述第二抗震支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和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之间,将放平状态的所述第二电缆桥架连接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桥架朝向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一侧上的带孔板、固定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的连接座、连接螺栓;

13、所述第一电缆桥架放平时,所述带孔板配合到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连接螺栓穿设在所述连接座和带孔板上,将所述带孔板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长度为2000mm~8000mm,宽度为500mm~2000mm;

15、所述第二电缆桥架的长度为2000mm~8000mm,宽度为500mm~2000mm。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桥架层;所述第一桥架层包括第一桥架、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桥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抗震组件上,所述第一桥架的相对另一端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桥架上并沿着所述第一桥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桥架上的空间隔成至少两列用于敷设电缆的通道;

17、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桥架层;所述第二桥架层包括第二桥架、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二桥架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抗震组件上,所述第二桥架的相对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盖上方并处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外围的吊接组件、抗震组件、用于电缆敷设的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放平状态时,与水平面夹角为-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接组件包括四个所述吊杆;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或工字形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二抗震支承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桥架朝向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一侧上的带孔板、固定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的连接座、连接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长度为2000mm~8000mm,宽度为500mm~2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桥架层;所述第一桥架层包括第一桥架、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桥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抗震组件上,所述第一桥架的相对另一端设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桥架上并沿着所述第一桥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第一桥架上的空间隔成至少两列用于敷设电缆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桥架的至少两侧上第一防护栏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中心位置上的吊钩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处于所述吊钩单元外围的工作平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包括抗震环;所述吊接组件的每一所述吊杆竖向穿过所述抗震环连接在顶盖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还包括至少一根抗震拉杆;所述抗震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抗震环,另一端连接至反应堆水池的壁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抗震组件上并位于控制棒驱动机构顶部的电缆托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还包括电缆格架;所述电缆格架设置在顶盖上并处于所述抗震组件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盖上方并处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外围的吊接组件、抗震组件、用于电缆敷设的第一电缆桥架和第二电缆桥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和所述第二电缆桥架呈放平状态时,与水平面夹角为-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电缆桥架的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接组件包括四个所述吊杆;所述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或工字形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和至少一组第二抗震支承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支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缆桥架朝向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一侧上的带孔板、固定在反应堆水池顶部平台上的连接座、连接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的长度为2000mm~8000mm,宽度为500mm~2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缆桥架式反应堆堆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桥架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桥架层;所述第一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少嘉冉小兵方健魏行方皮建红陈永超李跃忠刘言午陈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