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370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包括支架、载体、底座以及驱动机构,支架用于安装第一镜头,载体布置在支架下方并用于安装第二镜头,第二镜头与第一镜头同轴设置,载体安装于底座上,以及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载体侧部的驱动线圈以及设置于支架与底座之间的驱动磁石,驱动磁石与驱动线圈相对布置,其中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载体带动第二镜头运动从而改变第二镜头与第一镜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光线调节。本技术通过双镜头的设计,使得对焦以及光线调节更为方便、快捷,具有更优质的成像质量和更佳的拍照和录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在以便携电话为代表的便携设备搭载小型摄像机的情况变得很普遍。作为搭载于该小型便携设备的摄像机构的主要零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被利用在用于拍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自动对焦,所需要的功能是小型且高精度地驱动透镜体。

2、然而,目前的镜头驱动装置通常都是设置一个镜头,镜头安装载体上,通过电磁驱动机构或者压电驱动机构对载体进行驱动,让载体在沿光轴的方向上运动,从而改变镜头与成像镜片之间的距离,达到变焦的效果。

3、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如何优化内置于这些终端中的镜头驱动机构,使其获得更优的驱动力,同时还能实现更优质的变焦和成像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积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还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3、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安装第一镜头,

4、载体,所述载体布置在所述支架下方并用于安装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同轴设置,

5、底座,所述载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6、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载体侧部的驱动线圈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的驱动磁石,所述驱动磁石与所述驱动线圈相对布置,其中</p>

7、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载体带动所述第二镜头运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一镜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光线调节。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整体上形成板状主体并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中部形成镜头安装开口,环绕所述镜头安装开口设有向上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安装开口内并被所述安装凸起环绕。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上簧片和下簧片,所述上簧片将所述支架底端与所述载体顶端可活动连接,以及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底端与所述底座顶端可活动连接。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磁石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两侧边缘上端,以及所述磁石顶端固定在所述支架边缘底端,以及所述磁石外侧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安装腔室,所述支架、载体以及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室内,以及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支架顶端的所述安装凸起从所述镜头安装孔内伸出。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底座内置线路,所述下簧片将所述底座内置线路与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驱动线圈电连接。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石包括布置在所述载体相对的两个侧部的两组磁石,以及所述驱动线圈包括设置于载体的相对两个侧部的两组线圈。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载体通过所述上簧片和所述下簧片分别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体运动时,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保持相对静止。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上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镜头模组。

17、本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静止的第一镜头a,一个运动的第二镜头b,通过双镜头的设计,使得对焦以及光线调节更为方便、快捷,具有更优质的成像质量和更佳的拍照和录像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整体上形成板状主体并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中部形成镜头安装开口,环绕所述镜头安装开口设有向上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安装开口内并被所述安装凸起环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上簧片和下簧片,所述上簧片将所述支架底端与所述载体顶端可活动连接,以及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底端与所述底座顶端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磁石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两侧边缘上端,以及所述磁石顶端固定在所述支架边缘底端,以及所述磁石外侧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安装腔室,所述支架、载体以及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室内,以及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镜头安装孔,所述支架顶端的所述安装凸起从所述镜头安装孔内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底座内置线路,所述下簧片将所述底座内置线路与设置于所述载体上的驱动线圈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包括布置在所述载体相对的两个侧部的两组磁石,以及所述驱动线圈包括设置于载体的相对两个侧部的两组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载体通过所述上簧片和所述下簧片分别与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载体运动时,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保持相对静止。

9.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一镜头和所述第二镜头。

10.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整体上形成板状主体并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中部形成镜头安装开口,环绕所述镜头安装开口设有向上凸出的安装凸起,所述第一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安装开口内并被所述安装凸起环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上簧片和下簧片,所述上簧片将所述支架底端与所述载体顶端可活动连接,以及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底端与所述底座顶端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磁石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两侧边缘上端,以及所述磁石顶端固定在所述支架边缘底端,以及所述磁石外侧贴合于所述外壳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对焦双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安装腔室,所述支架、载体以及驱动机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阳彭坤林聪刘富泉吕新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