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键阵列型自修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1、新兴的响应式发光材料在智能可穿戴、信息传递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发光材料刚性较强,模量较高,不能满足人体可穿戴需求。纤维编制的只能纺织服装在耐磨性、透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以织物为基底制备高亮度、大尺寸及机械耐久性强的发光纺织品仍有一定困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外力机械作用导致结构变形或损伤,进而导致功能失效。因此,赋予材料自修复性能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服役周期。此外,发光材料不仅要求明亮,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包括模量、韧性及拉伸性)。因此,合成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自修复发光聚合物对于可穿戴发光纺织品、警示及信息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2、聚氨酯(pu)因其内部可调控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权衡自修复性能与力学性能的极佳材料。实际应用中非结晶且高分子量聚合物虽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他们的聚合物链段往往缠结现象严重,分子链段之间的链动力学较慢,难以保证材料的断裂界面在合理的时间尺度内完成链交换与重组。实现材料力学性能与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为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总质量的0.1-0.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的摩尔比为16:4-6;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分子量为1000-2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2-4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40-45℃,降温速率为2-5℃/min。
4.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为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总质量的0.1-0.3%;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的摩尔比为16:4-6;端羟基聚四氢呋喃醚分子量为1000-2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2-4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40-45℃,降温速率为2-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nh2-upy-oh和己二酸二酰肼总的摩尔比为16:10-1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脲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