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4263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3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和通气管;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的上部区域;所述通气管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中,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设置;所述下凹式绿地包括上层绿地、底层碎石、植被、雨水井、排水管;所述底层碎石位于所述上层绿地下部;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本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借助雨水汇集下渗,主动提高换热区域土壤含水量、缓解热量堆积,达到提升地源热泵整体运行效率的目的,可有效提升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换热效率、提升地源热泵整体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地下换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是以地源能作为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采暖的低温热源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既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减小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地埋管换热器借助管内流体介质实现对地源端热量的取用和排放,是地源热泵中最为核心的部件,其换热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效能。相较于传统u型和w型地埋管换热器,螺旋地埋管是一种新型地埋管换热器,近些年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换热面积更大,具有埋深浅、占地下空间小等显著优势,可有效解决传统u型和w型地埋管的经济与技术问题。

2、由于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相邻螺旋管之间的距离较小,夏季随着排放热量的堆积,换热器附近土壤温度升高且高温区域范围逐步增大,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热干扰”效应,阻碍换热器热量的及时有效排放,严重限制了螺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率的提升。此外,由于土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分散和多孔的介质,包含固体骨架、液体和各种气体成分等,螺旋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1)、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和通气管(3);其特征是: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1)的上部区域;所述通气管(3)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1)中,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设置;所述下凹式绿地(1)包括上层绿地(4)、底层碎石(5)、植被(6)、雨水井(7)、排水管(8);所述底层碎石(5)位于所述上层绿地(4)下部;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包括多个串联的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9)、进水总管(10)和出水总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1)、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和通气管(3);其特征是: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1)的上部区域;所述通气管(3)垂直埋设于下凹式绿地(1)中,并靠近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设置;所述下凹式绿地(1)包括上层绿地(4)、底层碎石(5)、植被(6)、雨水井(7)、排水管(8);所述底层碎石(5)位于所述上层绿地(4)下部;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群组(2)包括多个串联的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9)、进水总管(10)和出水总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9)可采用pe管材,其整体盘旋后呈倒圆锥状埋设在上层绿地(4)的土壤内;每个所述进水总管(10)均与每个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9)顶部的换热器进水口(16)互相连接;每个所述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换热器(9)的底部管材均弯折后均向上设置,并在其端部设置有换热器出水口(17);所述换热器出水口(17)均与出水总管(11)串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端的下凹式绿地复合倒圆锥型螺旋地埋管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通气管(3)包括垂直设置的通气主管(13),其中下部埋设在上层绿地(4)土壤中,其上部露出上层绿地(4)表面;所述通气主管(13)的顶部设置有通气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姣徐建楠罗浩查吕应党俊虎赵宇刘荔王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