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58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7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电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包括非线性互作用段,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后方同轴连接多个分段单元,每一个分段单元均包括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收集极均匀段,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及所述分段单元内部形成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所述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末端具有输出窗,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多个分段单元及输出窗使微波经过一系列反射相位叠加相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输出窗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新的收集极结构大大降低了二次电子和反射电子撞击输出窗的数量,从而有效提高了该结构的功率容量。该结构具有加工方便和工艺实现简单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在具有轴向输出方式的所有高功率回旋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电子,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


技术介绍

1、回旋管具有高功率、高频率、高增益、高效率和宽频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毫米波卫星成像、卫星编目、精密气象预报、精确制导、通信、电子对抗、粒子加速器、微波遥感、热核聚变、微波能应用等科研、工业、军用和民用微波电子系统。输出窗为回旋管的关键部件之一,输出窗一方面具有隔绝外部大气保证器件内部的高真空度作用,另一方面对放大的微波和毫米波能无反射的通过,因此输出窗的好坏直接影响器件性能。

2、传统的回旋管收集极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同轴12连接的非线性互作用段1、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2、收集极均匀段3,收集极均匀段3长度较长,输出窗8位于收集极均匀段3末端,电子注通道9为非线性互作用段1、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2、收集极均匀段3连通后形成的通道,在远离输出窗8的一端设置电子枪10发射高能电子束,图3为图2内结构的粒子模拟图像,高能电子束与金属收集极撞击产生的二次电子和反射电子将会在收集极内部沿着输出窗的方向移动并与输出窗8发生碰撞,在输出窗8片上积累过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线性互作用段(1),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后方同轴(12)依次连接有多个分段单元,每一个分段单元均包括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收集极均匀段,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及所述分段单元内部形成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91),所述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91)末端具有输出窗(8),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多个分段单元及输出窗(8)使微波经过一系列反射相位叠加相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和收集极均匀段均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所述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线性互作用段(1),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后方同轴(12)依次连接有多个分段单元,每一个分段单元均包括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收集极均匀段,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及所述分段单元内部形成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91),所述电子注通道及微波传输通道(91)末端具有输出窗(8),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多个分段单元及输出窗(8)使微波经过一系列反射相位叠加相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和收集极均匀段均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所述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为半径渐变的中空圆台状,其母线采用直线型、正弦型或切比雪夫型渐变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单元朝向远离所述非线性互作用段(1)端方向依次为第一分段单元、第二分段单元及第三分段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容量回旋管收集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单元包括连接的第一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21)和第一收集极均匀段(31);所述第二分段单元包括连接的第二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出模式转换器(4)和第二收集极均匀段(5);所述第三分段单元包括连接的第三输出模式过渡器或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勇刘蕾李杨舒燕刘卫荣王勇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