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4206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丁坝坝体和河岸相接的一端设置为可转动结构,当无需壅高水位时,控制丁坝坝体处于河岸一侧,当需要壅高水位时,再将丁坝坝体旋转放入河道内实现水位壅高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更好地实现水位调节控制,以方便河道通航和引水灌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维护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1、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一种一端与堤岸相接而另一端伸入到河道中的河工建筑物,因其平面形状像“丁”字,故而称作丁坝。由于丁坝具有壅高水位的功用,因而其被广泛应用于航道整治与引水灌溉工程中。现有丁坝通常为固定结构,因而它一旦建成其对河道的壅水效果便已定性。由于真实河道地形十分复杂,河流水情时刻变化,故而设计人员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实施效果的全部因素。因此丁坝建成后,其实际壅水效果与设计值之间会存在误差,难于达不到最理想状态。另外,许多河道的来流量具有明显的时段差异,因此固定结构的丁坝对某一来流量的壅水效果可能良好,但一旦来流量变化较大,其壅水效果便难于保证,可能壅水过甚,也可能壅水不足。换句话说,固定结构的丁坝不具备灵活可调性和多适应性,既不能通过后期的结构调改来消除设计误差,也不能在保证壅水效果的条件下适应来流量的变化。此外,在河道洪水期,固定结构的丁坝其存在可能致使水流更加湍急凶险,水位过高,引发洪水灾害。再者,洪水期水流湍急,冲击力大,容易导致固定结构的丁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丁坝坝体和河岸相接的一端设置为可转动结构,当无需壅高水位时,控制丁坝坝体处于河岸一侧,当需要壅高水位时,再将丁坝坝体旋转放入河道内实现水位壅高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通过一种水平转动式丁坝系统实现,所述水平转动式丁坝系统,包括一个整体呈竖向设置的坝体,坝体和河岸相接的一端沿竖向设置有竖向转轴,所述竖向转轴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设置于河岸的基座台上,坝体转动范围内的河床底部水平设置;还包括坝体水平转动控制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丁坝坝体和河岸相接的一端设置为可转动结构,当无需壅高水位时,控制丁坝坝体处于河岸一侧,当需要壅高水位时,再将丁坝坝体旋转放入河道内实现水位壅高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通过一种水平转动式丁坝系统实现,所述水平转动式丁坝系统,包括一个整体呈竖向设置的坝体,坝体和河岸相接的一端沿竖向设置有竖向转轴,所述竖向转轴可水平转动地安装在设置于河岸的基座台上,坝体转动范围内的河床底部水平设置;还包括坝体水平转动控制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水平转动控制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坝体远离转轴一端两侧的两根拉索,还包括分别安装在坝体上下游两侧河岸上的两个水平设置的导向轮,两个导向轮内侧相邻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水平转动控制电机,水平转动控制电机主轴上安装有绞盘,两根拉索另一端分别绕过对应的导向轮后缠绕连接在对应的水平转动控制电机的绞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动控制电机为自锁电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丁坝实现的河道水位壅高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中部位置设置有一个矩形的槽孔,槽孔前后贯通且其内竖向设置有一排水平排布的转页,转页的上下两端中部设置有转页转轴并安装在槽孔上下两侧的内腔壁上,各转页转轴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被动齿轮,各被动齿轮均和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坝体上的一根齿条啮合,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固定于坝体的转页电机,转页电机的主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和齿条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文杨克君李火坤黄伟张晓雷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