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20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包括牵引带,所述牵引带为四根,四根牵引带的一端成X型布置于棘轮组件的圆周,棘轮组件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两根牵引带另一端分别连接乳胶垫的两端,两根乳胶垫分别固定于人体两侧的腋窝及锁骨之间;棘轮组件包括棘轮盘,棘轮盘内设置有两圈齿向相反的棘轮,棘轮盘内还设置有两个错开布置的棘爪,两个棘爪分别与两圈棘轮对应布置;棘轮盘的轴心设置有主轴,主轴与棘轮盘通过键连接,主轴的后端向后依次设置有十字卡头、卡头环,四根牵引带的一端由十字卡头固定,跟随主轴的旋转缠绕在卡头环上。本技术采用四根牵引带的一端由十字卡头固定,通过棘轮盘不同方向的旋转,来对牵引带进行放松或收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性能好、适用范围广,锁骨骨折后采用此固定器,可以精准快捷的进行加压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现场急救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


技术介绍

1、锁骨及肩胛骨骨折在肩部创伤中最为常见,在战场环境下,子弹或弹片击中肩膀、爆炸冲击、重物撞击、跌倒等都会引起肩部骨折,骨折后会导致上肢活动受限,伤员丧失操纵武器装备的能力,严重时还会造成开放性骨折和大出血。现有的战现场包扎固定技术以三角巾八字固定为主,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传统的8字固定方式对卫生员技术要求高,三角巾需折叠整理,包扎固定速度慢,且一旦过松或者过紧很难再进行调整,难以达到所需的固定松紧程度,并且肩部绷带易滑动,固定效果差,难以适应现场急救的现实需求。市场上现有的肩部固定带多为康复用途,需要在骨折复位后使用,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不能快速收紧和调节松紧度,而且对固定位置要求高,加之缺乏无菌敷料,若有皮肤破损,长时间的穿戴会引起伤口溃烂,难以适应现场急救的现实需求。

2、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解决锁骨固定加压难度大、固定技术要求高、若有皮肤破损则不适用问题的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包括牵引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3)为四根,四根牵引带(3)的一端成X型布置于棘轮组件(1)的圆周,棘轮组件(1)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两根牵引带(3)另一端分别连接乳胶垫(2)的两端,两根乳胶垫(2)分别固定于人体两侧的腋窝及锁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2)的前端连接旋钮(11),旋钮(11)包括圆形的盖板及T型把手,T型把手的腹板内设置有螺孔,主轴(12)的前端设置有螺纹段,盖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盖板穿过螺纹段后通过T型把手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包括牵引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3)为四根,四根牵引带(3)的一端成x型布置于棘轮组件(1)的圆周,棘轮组件(1)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两根牵引带(3)另一端分别连接乳胶垫(2)的两端,两根乳胶垫(2)分别固定于人体两侧的腋窝及锁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2)的前端连接旋钮(11),旋钮(11)包括圆形的盖板及t型把手,t型把手的腹板内设置有螺孔,主轴(12)的前端设置有螺纹段,盖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盖板穿过螺纹段后通过t型把手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垫(2)为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有聚酯纤维层(7)、不连续的块状乳胶层(5)、水溶性壳聚糖改性天然乳胶层(6),水溶性壳聚糖改性天然乳胶层(6)远离聚酯纤维层(7)的一侧设置有橡胶颗粒,橡胶颗粒与皮肤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层(7)的长度大于块状乳胶层(5),聚酯纤维层(7)的两端超出块状乳胶层(5)的区域分别设置有排扣(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棘轮旋钮式锁骨骨折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罗锦能高琦刘泽宇陈汝婕张雯庆王毅欣桂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