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416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处理稳定性问题;该工艺通过人造填料和植物根系协同作用实现,该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床,处理池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种植床,且处理池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处理池的另一侧底部设置进水口,进水口的外侧连接有阀控组件,且所述处理池位于曝气管、种植床之间的空间设置有人造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人造填料的悬浮生长中布置人造填料的同时,利用天然植物根系替代部分人造填料,以在处理池中提高生物多样性,建构良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维持良性生长与循环,保证生物处理的稳定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1、人造填料在污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特定的结构和性质,为微生物提供了附着和生长的环境,从而增强了对污水中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人造填料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改性硅藻土、改性沸石、钠化蒙脱石等。这些填料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现有技术中利用填料进行污水处理存在以下不足:

3、进水有机负荷较高,微生物生长条件适宜时,生物膜会快速生长增殖,逐渐堵塞了填料表面积之间的空隙,导致填料上生物膜与污水接触面积减少。虽然填料上的生物膜量增加了,但是由于填料上大部分的表面积被增殖的生物膜堵塞,填料上有效的生物膜表面积减少,导致含有营养物质的污水不能有效的和这些生物膜接触,直接参与污水净化反应的生物量降低,污水的净化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床(2),处理池(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种植床(2),且处理池(1)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出水口(3),处理池(1)的另一侧底部设置进水口(6),进水口(6)的外侧连接有阀控组件(7),且所述处理池(1)位于曝气管(5)、种植床(2)之间的空间设置有人造填料,所述处理池(1)的底部设置有综合驱动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床(2)由多个种植板(8)组成,种植板(8)上种植有植物,位于最端部的两个所述种植板(8)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设置有种植床(2),处理池(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种植床(2),且处理池(1)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出水口(3),处理池(1)的另一侧底部设置进水口(6),进水口(6)的外侧连接有阀控组件(7),且所述处理池(1)位于曝气管(5)、种植床(2)之间的空间设置有人造填料,所述处理池(1)的底部设置有综合驱动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床(2)由多个种植板(8)组成,种植板(8)上种植有植物,位于最端部的两个所述种植板(8)通过铰接轴(9)转动连接于处理池(1)的内壁,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板(8)通过铰链(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铰链(10)均包括一个腰型环(12)和两个限位柱(11),两个所述限位柱(11)分别焊接于相邻的两个种植板(8)的端部,且限位柱(11)活动限位配合于腰型环(12)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驱动部(4)包括转动连接于处理池(1)底部内侧的两个主轴(16)以及通过曲轴(15)连接于两个主轴(16)相对一侧的连接轴(13),所述曲轴(15)的偏心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种植板(8)的底部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作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驱动部(4)还包括弹性软管(21)和多个挤压辊(20),所述主轴(16)的外壁焊接有多组支撑板(18),多个所述挤压辊(20)通过转轴(19)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8),所述弹性软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健袁俊羊扬冯闻洲
申请(专利权)人:奥甘内卡水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