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射频识别,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卡套、电子标签组件。
技术介绍
1、光纤是无源传输介质,光纤和光交换设备端口之间的连接,难以通过信息网络监控管理光缆网哑资源,难以进行数字化处理。
2、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辨别记录光纤和光交换设备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在光纤、光交箱内每行端口上设置纸质标签,再由人工识别、对比和登记到表格或软件上。然而,在每台光交设备中,端口数量通常为数几十甚至数百,人工识别记录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易遗漏,导致部分连接关系丢失,开通效率降低,端口资源浪费、故障难以定位等问题。
3、为了避免人工识别出错或漏记等情况,可以在光纤和端口上均设置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rfid)电子标签,利用阅读器逐对读取光纤和端口的标签信息,确定光纤和端口的对应关系。为了将rfid电子标签固定在光纤和端口上,可以在光纤和端口上分别设置卡套。此时,电子标签的尺寸容易受到卡套的尺寸,两个卡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电子标签的尺寸较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结构与所述端口结构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位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沿所述对接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包括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子标签包括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二电子标签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结构与所述端口结构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和所述第二承载结构位于所述接头结构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沿所述对接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包括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子标签包括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所述第二电子标签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包括第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套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导向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同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套还包括第一围挡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围挡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上,所述第一围挡结构被配置为包围所述第一电子标签远离所述第二电子标签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的第三边框;所述第一卡套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所述多个第二导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中的至少一者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标签包括第二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套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导向结构,所述多个第三导向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同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标签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套还包括第二围挡结构和第四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围挡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上,所述第二围挡结构被配置为包围所述第二电子标签远离所述第一电子标签的侧壁;所述第四导向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围挡结构的内表面上,且沿远离所述第二围挡结构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向结构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面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存在间距。
12.根据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