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地热能开发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地源热泵,地源热泵可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其中地下水源热泵指的是将地下恒温含水层作为储能层,将浅层地下水作为能量载体,抽取换热后回灌,实现浅层地热能的能量转移。
2、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钻孔埋管和桩基埋管)穿越不同性质的岩土层,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会影响其换热效率。当岩土层中地下水含量丰富,且其水力渗透性相对较高时,地下水含量和渗流影响尤为明显,这就使得地下换热器的换热设计变得比较困难。为此亟需要一种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综合采集地下岩土层的参数状态,降低检测误差的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以便于工作人员在设计地下换热器之前完成浅层地热能储量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方便工作人员综合采集地下岩土层的参数状态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10)、基座(20)、着地架(30)以及探测组件(40),所述防护罩(10)的下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基座(20)从防护罩(10)开口处插入防护罩(10)内腔中、并与之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着地架(30)和探测组件(40)分别安装设置于基座(20)的外侧和内侧,并且着地架(30)和探测组件(40)分别具有可活动穿出至基座(20)下方的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0)包括下端形成有开口的罩体(11),所述罩体(11)的下端内壁上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罩(10)、基座(20)、着地架(30)以及探测组件(40),所述防护罩(10)的下端形成有开口,所述基座(20)从防护罩(10)开口处插入防护罩(10)内腔中、并与之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着地架(30)和探测组件(40)分别安装设置于基座(20)的外侧和内侧,并且着地架(30)和探测组件(40)分别具有可活动穿出至基座(20)下方的第一活动部和第二活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0)包括下端形成有开口的罩体(11),所述罩体(11)的下端内壁上形成有若干段限位环(12),相邻两段限位环(12)之间设置有与罩体(11)内壁固定连接的吊架(13),所述吊架(13)的下端穿出至罩体(11)的下方并与相邻支撑腿(37)的顶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包括插入至罩体(11)内腔中的座体(21),所述座体(21)的下端外壁上形成有若干片与罩体(11)卡固连接的盖板(22),所述座体(21)的外壁上形成有数量与滑块(35)数量相等的定位槽(23),并且每组所述滑块(35)各滑动设置于一组定位槽(23)内,相邻两组所述盖板(22)之间的空隙构成可被支撑腿(37)活动穿过的避让槽(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1)外壁的下端形成有数量与支撑腿(37)数量相等的卡槽(25),并且每组所述卡槽(25)的宽度均与支撑腿(37)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支撑腿(37)的下端可移入或移出相邻卡槽(2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浅层地热能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地架(30)还包括第一电机(31)、丝杆(32)、丝座(33)以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勇,徐亚兰,龚秋,皮金林,黎曙,郭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源洁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