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10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属于膜隔离浓浆泵技术领域,包括:包括泵体、隔膜、支撑板、液压泵、进料口、出料口、进料阀和出料阀,所述泵体为圆柱形,由耐腐蚀高强度合金制成,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隔膜为圆形,由多层复合材料制成,安装在工作腔中间,将工作腔分隔为液压腔和浆料腔;所述支撑板为多孔蜂窝状圆板,由高强度合金制成,安装在浆料腔侧紧贴隔膜;所述液压泵通过管道与液压腔连接;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形开口,位于泵体两侧,与浆料腔相连;所述进料阀和出料阀别安装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膜隔离浓浆泵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隔膜浓桨泵存在隔膜容易腐蚀,且泵体内部结构优化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隔离浓浆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膜隔离浓浆泵。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膜隔离浓浆泵作为一种关键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制药等领域。传统的膜隔离浓浆泵通常采用单层隔膜结构,虽然能够实现液压油与浓浆的有效分离,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面临隔膜寿命短、耐腐蚀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在处理高浓度、高粘度或含有固体颗粒的浓浆时,单层隔膜易受到磨损和化学腐蚀,导致泵的使用寿命显著降低,维护成本增加。

2、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膜隔离浓浆泵在处理复杂流体时,常出现流道设计不合理、流体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这不仅影响泵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局部压力过高,加剧隔膜的磨损。特别是在处理非牛顿流体或含有固体颗粒的浓浆时,这些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泵的性能和可靠性。

3、现有技术中的另一个瓶颈是泵体内部结构优化不足,特别是支撑板和导向板的设计往往过于简单,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环境。这导致在高压、高流速条件下,泵的工作稳定性下降,能耗增加,甚至可能出现局部涡流和空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设备的磨损和损耗。>

4、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隔膜、支撑板、液压泵、进料口、出料口、进料阀和出料阀,所述泵体为圆柱形,由耐腐蚀高强度合金制成,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隔膜为圆形,安装在工作腔中间,将工作腔分隔为液压腔和浆料腔;所述支撑板为多孔蜂窝状圆板,安装在浆料腔侧紧贴隔膜;所述液压泵通过管道与液压腔连接;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形开口,位于泵体两侧,与浆料腔相连;所述进料阀和出料阀别安装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所述管道、液压腔和液压泵填充有液压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五层结构,包括浆料接触层、增强纤维层、弹性核心层、抗疲劳层以及液压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隔膜、支撑板、液压泵、进料口、出料口、进料阀和出料阀,所述泵体为圆柱形,由耐腐蚀高强度合金制成,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隔膜为圆形,安装在工作腔中间,将工作腔分隔为液压腔和浆料腔;所述支撑板为多孔蜂窝状圆板,安装在浆料腔侧紧贴隔膜;所述液压泵通过管道与液压腔连接;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形开口,位于泵体两侧,与浆料腔相连;所述进料阀和出料阀别安装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处;所述管道、液压腔和液压泵填充有液压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五层结构,包括浆料接触层、增强纤维层、弹性核心层、抗疲劳层以及液压油接触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接触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增强纤维层采用聚醚醚酮纤维制成,所述弹性核心层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所述抗疲劳层采用尼龙纤维制成,所述液压油接触层采用丁腈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隔离浓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李红清许泽文朱利平赵强郑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维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