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取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079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2 17:46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取样管,包括取样管本体,取样管本体设有容纳腔,取样管的两端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和第二开口将均将容纳腔与外界连通;第一盖体可拆卸设置于取样管本体的第一开口处,第一盖体上设有取样勺,第一盖体可对第一开口进行密封,取样勺位于容纳腔内;第二盖体可拆卸设置于取样管本体的第二开口处,第二盖体可对第二开口进行密封;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隔离板将容纳腔分隔成样品放置区和取样区,取样勺位于样品放置区,在隔离板上设有过滤孔,样品放置区和取样区通过所述过滤孔连通。通过设置两端开口,避免出现跟转问题以及取样时混合液滴漏至外界的问题,结构简单,所需空间小,适合机械自动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疗样品采集,尤指一种新型取样管


技术介绍

1、现有取样管,在进入实验室阶段大多都是采用人工取样方式,需要人工进行第一盖体的打开,再在取样管内加入混合液试剂,在进行混合离心后再进行取样,对此,人工操作强度较大。

2、因此,现有大多数采样、加液、取样、检测均结合自动化设备操作,但在进行自动化匹配后,结合现有取样管结构,与自动化设备兼容性不高,尤其是对于第一盖体与勺子的连接成一体的结构,在进行开盖注加混合液时,易导致机械设备将取样勺带出,造成样品污染或样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取样勺具有一定长度,一方面,在开盖过程中对竖直方向上的空间要求更大,另一方面,若注加好混合液后,采样对着取样勺的取出,仍然可能出现滴液的情况,也会对实验室的取样环境污染,即便采用双层盖,由于其螺纹连接的因素,在打开顶部盖的同时,下层盖也易跟转,导致上层盖不易打开,同时还会造成下层盖松动,造成混合试剂一定程度的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取样管,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自动化检测时,双层盖跟转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400)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卡凸结构,所述卡凸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内壁上的卡接凹槽(105)和位于所述隔离板(400)上的卡接凸台,或位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内壁上的卡接凸台和位于所述隔离板(400)上的卡接凹槽(105),所述卡接凸台与所述卡接凹槽(105)适配,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接凹槽(1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凹槽(105)一端延伸至所述取样管本体(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400)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卡凸结构,所述卡凸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内壁上的卡接凹槽(105)和位于所述隔离板(400)上的卡接凸台,或位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内壁上的卡接凸台和位于所述隔离板(400)上的卡接凹槽(105),所述卡接凸台与所述卡接凹槽(105)适配,所述卡接凸台卡接于所述卡接凹槽(1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凹槽(105)一端延伸至所述取样管本体(100)的第一开口(102)侧,所述卡接凹槽(10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取样管本体(100)的第二开口(104)一侧,所述卡接凸台与所述卡接凹槽(105)长度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4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取样管本体(100)的第一开口(102)处,所述隔离板(40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取样管本体的第二开口(104)处,所述隔离板(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200)和所述第二盖体(30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200)和所述第二盖体(300)内设有抵接凸台,所述抵接凸台的外形结构与所述取样管本体(100)的内壁结构适配,当所述第一盖体(200)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102)处时,所述第二盖体(300)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104)处时,所述抵接凸台与所述隔离板(400)的侧边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取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少富向莹刘洪波王琪田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