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
技术介绍
1、急流槽,通常是指筑造于公路边坡的人工沟槽,其能够快速导出路堑边坡积水,对于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因积水浸泡边坡导致的边坡垮塌、滑坡等危害,并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防止过度冲损边坡下部的排水道。
2、现有技术中,对于急流槽的筑造施工普遍仍是基于公路边坡开挖基槽,并利用模板浇筑混凝土待其凝固成型。上述浇筑急流槽虽能一定程度上达到排水功能要求,但是其施工过程繁琐复杂,施工人员耗时耗力,整体施工效率不高,且施工过程需用大量混凝土材料及设备,不利于控制整体工程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通过混凝土筑造急流槽时,施工过程繁琐复杂,施工人员耗时耗力,整体施工效率不高,且需用大量混凝土材料,工程经济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包括:
4、集水进口槽板;
5、浅位延伸槽板,通路顶端部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的通路底端部之间同向延续接通相连设置;
6、弯接转向槽板,通路顶端部与所述浅位延伸槽板的通路底端部之间同向延续接通相连设置,且所述弯接转向槽板的通路底端部对应斜度小于所述弯接转向槽板的通路顶端部对应斜度;
7、深位降速槽板,通路顶端部与所述弯接转向槽板的通路底端部之间同向延续接通相连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技术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具有一槽状通路,且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其槽状通路的顶端部和底端部分别形成一扩口集水端和一收口输导端。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浅位延伸槽板设置为直线槽状通路,且所述浅位延伸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顶端部形成一对接低沿;
11、所述浅位延伸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两侧沿板顶端部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其收口输导端的两侧沿板之间一一对应固接装配相连设置,且所述浅位延伸槽板的对接低沿对应位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的收口输导端的下部。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弯接转向槽板设置为弯向槽状通路,且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对应其弯向槽状通路的顶端部形成一对接低沿;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对应其弯向槽状通路的两侧沿板顶端部与所述浅位延伸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两侧沿板底端部之间一一对应固接装配相连设置,且所述弯接转向槽板的对接低沿对应位于所述浅位延伸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底端部的下部。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深位降速槽板设置为直线槽状通路,且所述深位降速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顶端部形成一对接低沿;所述深位降速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两侧沿板顶端部与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对应其弯向槽状通路的两侧沿板底端部之间一一对应固接装配相连设置,且所述深位降速槽板的对接低沿对应位于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对应其弯向槽状通路底端部的下部;
14、所述深位降速槽板基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范围设置为5~10°,且所述深位降速槽板对应其直线槽状通路的底端部与边坡下部排水道对应接续设置。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依次对接相连设置的所述集水进口槽板、所述浅位延伸槽板、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和所述深位降速槽板形成的通路架构两侧部和/或底部还分别固接联接设置有至少一组加稳联接结构。
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加稳联接结构均包括联接定位耳板和联接钢筋;
17、所述联接定位耳板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所述联接定位耳板分别固接设置于依次对接相连的所述集水进口槽板、所述浅位延伸槽板、所述弯接转向槽板和所述深位降速槽板的通路架构侧部和/或底部位置;
18、所述通路架构的一侧部或底部位置的若干组所述联接定位耳板均依次穿设并固接设置有所述联接钢筋。
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20、拦水衔接挡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拦水衔接挡块分别一一对应固接位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的顶端两侧部,且两组所述拦水衔接挡块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所述扩口集水端的顶端沿之间相平齐对应设置。
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其槽状通路的顶端两侧部分别固接设置有对位安装侧板,且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所述扩口集水端的顶端沿与两组所述对位安装侧板之间分别一一对应形成有对边槽位;
22、两组所述拦水衔接挡块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对位挡块侧板之间固接装配相连设置,且两组所述拦水衔接挡块分别一一对应与两组所述对边槽位之间吻合接续相连。
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拦水衔接挡块均包括挡块主体以及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于所述挡块主体两侧部的两组对位挡块侧板;
24、其中一组所述对位挡块侧板与所述对位安装侧板之间固接装配相连设置,且其中一组所述对位挡块侧板与所述对边槽位之间吻合接续相连设置,所述挡块主体的内侧面与所述集水进口槽板对应所述扩口集水端的顶端沿相平齐对应设置;另一组所述对位挡块侧板与路基边缘之间吻合接续相连设置,且所述挡块主体的内侧面与路基边缘的内侧面相平齐对应设置。
2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该装置能够有效形成预制模块化架构,并能够协调路基边缘以及边坡幅度进行模块化整体拼装,由此形成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以有效实现既定的排水及降速功能,整体施工过程简易便捷,人力劳动量小,显著提升了作业施工效率,且施工过程无需应用混凝土材料,更有利于控制整体的工程经济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路基边坡排水急流槽架构,其特征在于,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京辰,宋二龙,张立春,王校飞,张卫辉,廉伟臣,郭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